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9章

他独自去灵隐,直挺挺地躺在石头凳上寻梦,脸上有意盖了陆小曼送他的小红绢,妄想着他们在那里相会。

即使对西湖,他也有满腹的牢骚,雷峰塔倒掉已有两年,&ldo;楼外楼&rdo;翻新了,原来一楼一底斜对着湖心亭的旧房子已翻新为带屋顶、洋式门面、新漆光亮的三楼,老酒、鱼虾、盐水花生,还有滑齐齐的莼菜依旧,然而再难觅三年前吃蟹的旧踪,和胡适等满座高朋谈天游玩的乐趣。

对于揩抹得发白光的旧桌子换成新桌子,他不满;对于能随便聊聊湖上风光、鱼虾行市的老堂倌换成穿着西崽长袍的新人,他不满。

他要移一张餐桌搬到楼下马路边,在湖边的水光荡漾中喝酒,竟觉得连小菜都变了。

8月9日他在《晨报副刊》发表《丑西湖》一文,西湖的&ldo;俗化&rdo;令他伤心。

他写诗哀悼倒掉的雷峰塔是&ldo;一座大荒冢&rdo;,他诅咒这塔是&ldo;镇压&rdo;,是&ldo;掩埋&rdo;,他感叹&ldo;再没有雷峰,雷峰从此掩埋在人的记忆中&rdo;。

三年前,他来西湖,最喜欢的正是&ldo;雷峰塔影&rdo;,他的诗《月下雷峰影片》柔和而美丽。

风景有时确实就是心境。

等到1927年春天,徐志摩偕陆小曼同到西湖,心境又完全不同。

无论是到三潭印月,走九曲桥,吃藕粉,月下游湖,登峰看日出,还是吊雷峰遗迹,白云庵拜月老求签,上烟霞洞吃素餐,抑或龙井、九溪,在他眼里西湖处处都变得可人起来了,即便是在孤山后面发现一个水潭,在他笔下也是‐‐&ldo;浮红涨绿,俨然织锦,阳光自林隙来,附丽其上,益增娟媚。

&rdo;在九溪,&ldo;尤可爱者则满山杜鹃花,鲜红照眼,如火如荼&rdo;,陆小蔓不禁狂喜,急呼&ldo;采、采&rdo;,爬上山坡,连跌倒也不顾,采了一大束,&ldo;插戴满头&rdo;。

1928年,他和陆小曼又两次来游西湖。

在后人眼中,徐志摩常常只是一个浪漫的诗人,而在熟悉他的朋友看来,比他的诗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比他的散文更重要的,却正是他的那种性格、热情,他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的层面,我们或许可以说他是最具有自由主义气质的一个人。

有些人不喜欢他,认为他&ldo;肉麻&rdo;,鲁迅甚至骂他是&ldo;流氓&rdo;。

但和他接触过的许多人喜欢他喜欢得不得了。

叶公超认为&ldo;胡适之跟徐志摩完全是两种人。

适之自然淳厚、冷静幽默,志摩却是风趣爽快,全然追求&rso;美与爱与自由&lso;的性格。

&rdo;胡适的《追悼志摩》一文引用叶公超评价徐志摩的另一些话,说徐志摩真正领略到了人生的趣味,短暂的一生都&ldo;在这永不能达到理想的追求中&rdo;,&ldo;是爱一切生活的人&rdo;,&ldo;他对于任何人,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无意中都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

他那本性的纯真似乎总不容他去追究人家的罪恶。

&rdo;这确是知人之论,如果不是徐志摩的热心奔走,整天呼朋唤友,还不知道&ldo;新月社&rdo;会不会聚起那么多欧美留学回来的年轻知识分子,闻一多、余上沅、叶公超等都是一回国就参加了&ldo;新月社&rdo;。

新月书店的诞生,也是他奔走最力。

叶公超说过:&ldo;组织新月社,编辑《晨报副刊》,筹办新月书店都是他最热心最起劲的事。

相邻小说
干爹养成系统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乱时候,穷时候  竖瞳  梅兰芳自述  全能影后宠萌夫  梅兰芳画传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青春正传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  安然时光顾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张岪与木心  玉都佚事  梅兰芳和孟小冬  1+1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