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58章

李氏说,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

读者的思想,先是随着驰骋,却终于兜回原地,也即是鲁迅所指定之所。

这是鲁迅的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却也是他占了胜利的地方。

接下来,李氏自问自答:他用什么扩张人的精神呢?就是那些&ldo;虽然&rdo;,&ldo;自然&rdo;,&ldo;然而&rdo;,&ldo;但是&rdo;,&ldo;倘若&rdo;,&ldo;竟&rdo;,&ldo;不过&rdo;,&ldo;譬如&rdo;……他惯于用这些转折字,这些转折字用一个,就引人到一个处所,多用几个,就不啻多绕了许多弯儿,这便是风筝的松线,这便是流水的放闸。

可是在一度扩张之后,他收缩了,那时他所用的,就是:&ldo;总之&rdo;。

(《鲁迅批判》第132页)这是从好的一面说的,从另一面说,就是多用古文句式了。

接下来,李长之还举了三段文章做例子,是从收在《华盖集续编》里的《记&ldo;发薪&rdo;》中选出来的,就是从&ldo;然而那是盛世的事&rdo;到&ldo;而且便是空牢骚如方玄绰者,似乎也已经很寥寥了&rdo;那三段文字。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找见看看。

李氏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卓识,所找的例子不免是刻意的寻求。

读者会说这是特例,或者说是例外。

且从前面所引的《记念刘和珍君》的几段文字中选几句,看看这多用古文辞,多用古文句式,是不是鲁迅行文的一个特点。

&ldo;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rdo;一句中,&ldo;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rdo;就是典型的古文句式。

&ldo;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rdo;一句中,&ldo;然而&rdo;可证上面李长之的说法不谬;&ldo;以……仅使……&rdo;是古文句式。

&ldo;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rdo;,只要多吟咏两遍,就能体味出其中的古文的调子了。

最能说明鲁迅这一行文特质的,该是《记念刘和珍君》中,前面没有引用的这样一段文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鲁迅全集》第三卷第275页)且将其中的实词剔去,只剩下骨架,看看它的本相:但……竟至于……向来……然而……也……竟……况且……更何至于……

这样的分析,绝没有贬斥的意思,只是要探讨鲁迅文风的本质特征,给世人一个交待,还鲁迅一个公道。

文章是好文章,只是想说,这样的好文章,它好的地方,不在别处,而在这种古文辞的随意的镶嵌,这种古文句式的娴熟的周转。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像《记念刘和珍君》这样的文章,是由文言文向现代白话文转化途中的产物,文言文的痕迹是很显著的。

相邻小说
今天开始拯救世界[系统]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玉都佚事  被自己掰弯了肿么破  画BL被老板抓住了怎么办  三国闲话大全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怀揣一只拇指姑娘  我,人鱼,鲛族团宠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学渣同桌不需要安慰  朝思慕暖  天师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1+1  青春正传  末世非典型性路边摊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竖瞳  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