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章

初中的生活是艰难的,一是远离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关心照顾,二是生活要独立,学习靠自己,刻苦钻研,常通读而忘寝。

我们住校的就在学校食堂吃饭,基本上早晨不吃饭,中午吃一顿糊糊汤面条,下午就是开水馍,还要有计划,否则就坚持不到月底。

饭菜没有油水,有时到南关大众食堂,八分钱买上一碗白皮面,多放些醋和辣椒(醋、辣椒不收钱),就这样调剂一下胃口,一二个月才能吃一次。

学校食堂有送煤的车,我们就抢着卸,卸一车5元钱,每人挣上1元多,来补助生活,买些学习用品。

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到县委大院去玩,在一间房子里发现放着许多特殊时期的传单,见四周没人,我们就拿了些穿在衣服里,回到宿舍装订成作业本和稿子,坚持了三年的初中学习之用。

县城距朱王堡75公里,放假后连15元钱的公共车都坐不起,只好在南关问往武威拉煤的拖拉机坐在上面,到武威后再步行回家,这样离家近些。

有一次没有交通工具,我们几个就从永清公路步行整整一夜,第二天下午才到家。

记得还有一次,生产队的马车去永昌拉货,我就坐上去上学,晚上住在韩家沙路马车店,不小心被热坑内泄漏的烟气熏得中了毒,第二天啥也不知道,待清醒时已经下午了,就问赶马车的爷爷他说:&ldo;早晨起来你啥也不知道,我就把你抱到车里继续赶路了&rdo;,第三天才到了学校。

有一年暑假期间,生产队派了大哥等十几个人在六坝滩筛沙子,因家中有事,大哥必须回家,我来替他,干了20几天。

待开校后没钱坐车回家,只好直接到校上课,可见求学是多么艰辛。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虽然生活极其艰苦,但得到大哥、二哥多次看望、鼓励和关心,并在生活上给予补助,在学习上大力支持,才是我初中圆满毕业,他们的深情、关怀和照顾是我终身难忘。

回想学生生活,真是艰辛加饥饿,学业重加压力大。

十几年寒窗苦了弟子心

第二章军营十八年(上)

更新时间2011-10-2023:14:42字数:7565

军营十八年

(1971年1月-1988年12月)

第二章军营十八年(上)

人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年轻时期的选择,它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辛酸、苦辣和升迁、沉浮。

1970年12月,正当我们十年寒窗,在永昌一中毕业时,国家70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全城到处悬挂&ldo;保卫祖国,是每个青年公民的神圣职责,一人当兵,全家光荣&rdo;等横幅标语。

在这种气氛感召下,自己没多考虑,也没征求家里人的意见,就把名报了。

从个人内心讲,去当兵还不是个人的愿望,我那时的愿望是初中毕业早一点参加工作,挣钱来报答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以及兄弟姐妹们的关心支持之情,就因为他们的支持,一个太爷的子孙中我是唯一一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那时我感到格外的高兴和自豪,并对前程充满了美好憧憬。

可能是老天的安排,我们兄弟中必须有一个人要服兵役,也可能是命中注定的,报名没几天就接到面试跟体检的通知。

当时我才十七八岁,因为强健的体格在面试队伍中脱颖而出,使我之后的体检非常顺利。

没过几天,部队接兵干部就到镇、村政审,这时家里人才知道我报名参军了,随后我回到家里,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亲及兄弟姐妹,他们也就同意了,就这样我就走上了保家卫国之路。

穿上极不合体的新军装,这时全村的人才知道我当兵了,有的亲戚请吃饭,有的来看望,乡上统一召开新兵欢送大会,各学校、村子组织的秧歌队在会场上唱着、跳着、舞动着小旗和花环,欢送着即将奔赴军营的年轻有为的小伙子。

我属于永昌县城关镇的兵员,参加完镇上的欢送仪式后,大哥二哥带着部队发的行李及其它用品送我去城关镇报到,受到城关镇领导和接兵干部的欢迎和接待,下午召开了家长座谈会,晚饭进行了招待,在县城我们三人借机一起合影留念。

当晚,辗转难眠,想起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姊妹们的关怀照顾,吃、住、行、穿戴都靠着家人,一路顺风顺水,使我没有受过特别的挫折和艰辛。

想起离别时父母亲及兄弟姐妹们难舍难分的热泪及期盼;想着以后的生活,处处都要靠自己,事事都要自己定;想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和亲人们见面团聚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起床后大哥二哥与徐占林的哥哥来了,徐的哥哥和我二哥在一起工作,当时我与徐占林是初中同学,因此大家都比较熟悉。

我们一同在镇食堂吃早饭,少聊了一会就坐车去河西堡火车站。

那时,要求家长一律不许前送,从此就离别了可亲可爱的家人和养育十几年的家乡。

到河西堡后,在当时的大众食堂吃上部队管的第一饭顿,并编了班,宣布我任新兵二班班长,副班长是水源镇的樊祥生同志,全班12个人,其中初中同学徐占林,同村乡友高生珍,同在一个班。

七十年代末,国家贫穷落后,经济不发达,加之&ldo;特殊时期&rdo;的干扰和破坏,铁路运输极不正常,我们坐着铁罐车,连个窗户都没有,车上铺着点麦草,大家就坐在上面,白天接兵干部组织大家学习部队的各项条例,学唱革命歌曲,晚上就睡在车内。

列车往新疆开去,张掖、嘉峪关、哈密、吐鲁番设有军供站,每到一站大家才能下车上厕所,它是军列,下车后到处都是新兵,不管男女厕所进去就方便,现在想起来还真幼稚。

军供站吃饭后下一顿就不知什么时候了,很多小小的车站一停就几个小时,所以军供站就给带些馒头,解决暂时的饥饿,从上车到吐鲁番下车就坐了三个昼夜。

而后又坐搭着绿色篷布的解放大卡车前往,每车28人,4排,每排7人,面对面,背靠背。

行驶的路线、吃住都是新疆军区规定的,按托克逊、库米什、库尔勒、库车、阿克苏、三岔口的行程,命令不准超速、不准超人、不准超站、不准掉队。

在车上就感到后悔,这么遥远的路程以后怎么才能回个家里。

每到一站还要进行训练,在训练时,很多维族小孩子喊我们解放军叔叔牙可西,解放军叔叔你们好,当时我们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听到后也感觉很自豪。

相邻小说
[综漫]被刀剑养大的超能力者  疾控档案  乖,到碗里来  廖霜艳花  林肯列车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庶女王妃:穿越要你好看  [综英美]禁止窥伺哥谭一级保护生物  天后养成手册[娱乐圈]  七月的新郎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南山隐  真千金老公是满级大佬  明星医师  与大明同行  克伦特的次元戒指  为她重读幼稚园[重生]  趣读史记:不可不知的四十九个史记人物  迷途的叙事诗  某美漫的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