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8章

1938年春,中央研究院在长沙各所陆续向昆明进发。

在梁思永具体指挥下,史语所人员押送300余箱器物,先乘船至桂林,经越南海防转道抵达昆明,暂租赁云南大学隔壁青云街靛花巷三号一处楼房居住。

西南联大师生已陆续赶到并开始筹建校舍,梁思成一家已由长沙先期抵达昆明,并在翠湖边一个大宅院里落脚,史语所同仁与梁家在短暂分手之后,又于这个陌生的边陲小城再度相会了。

可惜好景不长,因昆明上空日机炸弹不断向下倾泻,入昆的教育、学术机构不得不入川躲避。

李庄史研究专家左照环说:&ldo;这就是当年梁思永住居的房子。

&rdo;(岳南摄)据石璋如回忆:&ldo;史语所在昆明时,梁思永曾抱怨此处的天气不冷不热,搞得人一点进取心都没有,工作情形不佳。

四川的天气有冷有热,人会精神得多,也就不会呆钝,所以当芮逸夫在李庄找到房子后,梁思永很赞成搬家。

&rdo;按梁思永的想法,或许到了四川就可以提起精神多做一些工作,因而到了李庄之后,尽管路上受了很多苦,但梁思永精神很好,跑前忙后不亦乐乎。

当史语所大部分人员迁入李庄郊外板栗坳张家大院后,梁思永考虑到山上的环境可能对自己身体不利,便住进了李庄镇羊街8号罗南陔家中的一座偏房。

因罗南陔属读书人出身,且时任李庄党部书记,无论是思想还是眼界都较一般人为高,自梁家入住之后,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罗家种植了近三百盆兰花,见梁思永身体比较虚弱,还伴有类似气管炎的病症,春天来临时,罗南陔就命家人把几十盆上等兰花搬到羊街8号梁家院落,除了便于观赏,还借以改善环境,调节空气。

当梁思永在紧张的劳作之余,于院中望着碧绿的兰花,嗅着扑鼻的芳香,心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时在李庄镇郊外上坝月亮田的梁思成经常到羊街8号看望弟弟一家,罗南陔与梁思成也渐渐熟悉并成为要好的朋友。

当时罗家还开办了一个&ldo;期来农场&rdo;,仅菜地就达一百多亩,从开春到秋后,每当新鲜蔬菜下来时,罗家总是专门精选两份,一份送给梁思永,一份送给梁思成,以接济他们的艰难生活。

梁家兄弟在李庄近六年,与罗家的友情一直保持下来。

由于史语所在山上板栗坳办公,上山下山都需爬五百多级台阶,来回异常辛苦,梁思永便周一上山在史语所宿舍居住,周六下山回家休息,在家中的时间是每周两夜一天。

据石璋如回忆,在昆明时,梁思永骂当地的气候不冷不热,造成人们不死不活,没有一点进取心。

迁李庄后,夏天闷热,冬天湿冷,称得上有刺激性。

梁思永&ldo;在山上时,忙于工作,不分昼夜。

虽然是研究室内的工作,但拼命的程度,不减田野工作的精神&rdo;。

可以看出,当时梁思永的身体尚好,工作热情颇为高涨。

自1934年史语所编写、出版的中国第一部考古专门报告《城子崖》问世之后,学术界好评如潮。

受其鼓舞,傅斯年、李济等开始筹备安阳殷墟发掘报告《小屯》的编写、出版事宜。

1934年秋,梁思永主持殷墟西北冈发掘时,恰好小屯的发掘由一次至九次告一段落,即着手进行发掘报告的编著。

受城子崖报告编写方法的启发,梁思永拟把自己主持的西北冈告一段落后,接下来做室内整理工作,其他人可以主持另外遗址的发掘,这样田野、室内均可工作。

待报告完成,再去做田野工作。

如此循环往复,遗址不断发掘,报告不断出版,中国的考古事业将出现一个良性发展的盛况。

遗憾的是,卢沟桥一声枪响,惊碎了这个辉煌的大梦。

抗战之前,梁思永只写出了《后冈发掘小记》、《小屯龙山与仰韶》两篇文章。

但仅此二文,即令学术界人士&ldo;在当时都认为在中国考古学上是划时代的贡献,使中原史前文化的层位予以确定&rdo;。

苦难的李庄岁月(2)

在李庄羊街住宅的梁思永一家石璋如回忆梁思永到李庄的第一个夏天,&ldo;日间工作之暇,他穿着背心短裤打乒乓,以保持健康。

晚上不但闷热流汗,蚊子又结队来叮,不能做工。

相邻小说
随遇而安  芝加哥1990  深宫美人策  茶茶少尉的下下签  妹控的救世主之旅  浪人天涯  柴可夫斯基  盛世离歌  一不小心撩了以前喜欢的人,怎么办  夫贵逼人  江医生的心头宝  毒妃难宠  朽木少年与黑色事件簿  我在虫族做直播  素屏  白哥哥好久不见  居住在旅馆二楼的摆渡人  战时中东(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六卷)  药道  我和狩猎古神学姐的同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