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6章

陶孟和的尴尬人生|归国后的陶孟和先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其间与胡适、蒋梦麟、丁文江等学界名流过从甚密。

蔡元培于1917年入主北大时,陶氏极力赞助其对北大的改革,并于1919年1月,与杨昌济、马叙伦等教授发起成立北大哲学研究会,宗旨是&ldo;研究东西诸家哲学、论启新知&rdo;,积极参加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的与旧文化对立的新文化运动。

据巫宝三、罗尔纲等曾在社会研究学所工作的人员回忆,陶孟和乃一&ldo;学问通家&rdo;,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地理学乃至地质学、天文学等诸种学问,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在北大时期风头之健劲,声威之显赫,不在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辈之下。

1919年3月,远在欧洲访学的张奚若收到胡适寄来的几份杂志,张阅读后向胡表达了这样的看法:&ldo;《新青年》中除足下外,陶履恭似乎还属学有根底,其余多半皆蒋梦麟所谓&39;无源之水&39;。

李大钊好像是个新上台的,所作《bol射vis的胜利》及《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虽前者空空洞洞,并未言及bol射viki的实在政策,后者结论四条思律,不无插nical[机械的],而通体观之,尚不大谬,可称新潮。

&rdo;此番评论说明陶孟和年轻时算是一个具有中西文化根底的新锐人物。

当然,对于陶氏的学问本领,也有一部分更为新锐的青年学者不放在眼中。

当时的学生领袖之一罗家伦在回忆《新青年》创办与几位编辑的特点时,曾以嘲讽的口吻鄙薄道:&ldo;更有一位莫名其妙的,便是陶孟和,陶是英国的留学生,他外国书看得很多,是一位很好的读书顾问,但是他的中国文字太坏了,而且他读书不若胡适之之能得简,且没有综括之能力,做出来的文章非常笨(以后他还出了一部《孟和文存》,真是可笑之至);但是因为能够谈什么社会问题、家庭制度等等,所以他也成为一位编辑了。

&rdo;

此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议论之是非暂且不论,就当时的陶孟和而言,在北大拥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和人脉关系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萧三回忆,1918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登记员时,经北大教授杨昌济介绍,毛带萧专门拜访过一批北大名流,除了蔡元培、胡适等人,北大教授陶孟和也在拜访之列。

1920年初,北大教授杨昌济病故,蔡元培与马寅初、胡适、陶孟和等四人联名刊登启事,向北大师生征集赙金。

此事过去37年,在毛泽东一手策划的声势浩大的&ldo;反右运动&rdo;中,陶孟和曾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认为毛搞的那一套斗争方法,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

毛泽东通过郭沫若闻知陶氏的&ldo;妄言&rdo;,勃然大怒,本想加以严惩,但想起当年在北大的往事和37年前的这段因缘,没有采取行动,只是以警告而作罢。

当然,自毛泽东对其警告之后,陶孟和噤若寒蝉,开始夹起尾巴做人,再也不敢对当局和现实政治说半个不字了。

如此做法,免于像他的师友弟子们一样身受皮肉之苦,尽管最后忧郁而死,但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在其整个北大任教和执掌部分权柄的时代,由于陶孟和在学术和政治上与蔡元培比较契合投缘,对北大改革和发展规划皆热心效力,由此博取了蔡元培与北大教授特别是欧美派的信任与支持。

1919年初,陶孟和赴欧洲考察,鲁迅在2月12日的日记中有简要记录:&ldo;向晚同往欧美同学会,系多人为陶孟和赴欧洲饯行,有三席,二十余人。

夜归。

&rdo;从这几行文字可以看出,陶孟和在当时还是颇有人缘的。

北大校园与毛泽东结缘(2)

赴欧洲考察期间,陶孟和时时注意为北大网罗人才。

当他在英国见到李四光与丁燮林(丁西林)并相互过招后,感到两位年轻人功力非凡,才华超群,便立即致函胡适,满怀敬佩之情地盛赞李、丁二人为&ldo;不多觏之材&rdo;,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ldo;望与校长一商,如能得两君来吾校,则大佳矣&rdo;。

后来李、丁二人皆被延聘,使北大又平添了两名重量级&ldo;海龟&rdo;教授。

相邻小说
毒妃难宠  深宫美人策  朽木少年与黑色事件簿  夫贵逼人  居住在旅馆二楼的摆渡人  茶茶少尉的下下签  浪人天涯  素屏  柴可夫斯基  白哥哥好久不见  江医生的心头宝  我和狩猎古神学姐的同居生活  随遇而安  战时中东(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六卷)  我在虫族做直播  芝加哥1990  妹控的救世主之旅  药道  一不小心撩了以前喜欢的人,怎么办  盛世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