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4章

我在寻找那颗星(3)

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我的采访是从市民政局开始的。

唐山抗震20周年前夕,民政局也有统计牺牲的解放军烈士们的想法,但没有办成。

按常规,烈士牺牲所在地民政部门要为烈士出具牺牲证明,但那时是非常时期,这道手续被简化了,所以,在市民政局,没有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这一栏。

民政局扶贫办的郑印庆告诉我,当时援唐的10万大军中,下至营级上至大军区的建制共有100多个单位,而且这些年部队的编制也有了变化。

即使地震10年后,部队作家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中也无奈了:&ldo;问过许多部队,都说没有死亡的记录。

&rdo;但烈士是的的确确存在的,郑印庆以当年亲身经历告诉我,老领导张乾的话是对的。

在冀东烈士陵园,我偶然寻到另一条线索,陵园管理处原副主任、冀东烈士纪念馆馆长卞江曾告诉我,在陵园的墓区,还有一位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烈士,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经历。

陵园很静,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前,一群军校学生正在宣誓。

初秋的季节里,高大的侧柏依旧苍翠挺拔,梧桐树却大片大片的落叶了,那么大的叶片,落下来要飘上好一会儿,看上去,就像飞……据说,那叶是在树上时便死掉的,但却不肯落下,一直到春天滋出新芽。

我是在陵园办公室刘主任的陪同下找到那座烈士墓的。

墓在陵园墓地的最西侧,孤单单的,是惟一的不是大理石而是水泥浇筑成的,墓碑也是水泥的,背面只简单地刻着几个字:&ldo;于1976年抗震救灾中光荣牺牲&rdo;。

那以后我又采访了许多人,包括当年的冀东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韩峰,市委老领导张乾、赵俊杰,市民政局、地震局、唐山军分区以及写过许多唐山地震作品的作家王立新,然而都一无所获,没有人知道那位叫刘洪久的,躺在烈士陵园里的英雄是怎样牺牲的。

韩峰告诉我,这墓也不知是何人建的,当时陵园的围墙都倒了,埋了许多人,后来都迁出去了,我们看是个解放军,就没动。

他还告诉我,这是陵园里惟一的一座实墓,按国家规定,60年代后便不许埋实墓了。

但直到退休,他也没见过烈士的亲人祭奠过。

我又问过卞江,他摇摇头,说没有人来,从来没有。

墓碑的正面刻着几行字,不知什么人用红油漆描过几笔,仿佛是要人着意记住这样几个字:刘洪久,原籍安徽省阜南县苗集公社,1976年9月9日立。

刘主任告诉我,红漆是红领巾们干的,他们来这里给烈士墓碑描字,这里是最后一个,他们的漆用完了,那没能描出的一行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59团一连副班长。

刘主任是女同志,很年轻,一袭红衫。

我们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墓碑前,直到她随手采下一株野ju花,放在墓碑上。

这时,我似乎才发现这墓的周围竟有无数盛开的金黄色的野ju花。

&ldo;不知怎么回事,这里就是这种花多,到处都是。

&rdo;刘主任说。

我蹲下身,凑近花束,花有一种淡淡的香,就连那些枯萎的花朵,缩成褐色的一团了,但香气依旧。

在辽阔的中国地图上,我找到了那个叫阜南的地方,那是安徽的西南方,与河南搭界,一条公路通过县城。

我用手指算算,离唐山大约700公里。

不知道那里是否还有他的亲人?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人来看望他?那里会有怎样的风俗,祭奠这早逝的亲人?

曾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科长的离休干部曹大连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那天,部队的侦察排长叶如松带着几名战士在如今的唐山百货大楼北一栋倒坍的楼房里救人。

他们从废墟间隙往里掏洞,掏进3米多时,一次余震,洞塌了。

3个小时后,人们把叶排长和一名姓张的新战士扒出来,叶排长的头被预制板夹扁了,早已牺牲,那姓张的新战士双腿粉碎性骨折。

那天是1976年的8月3日。

至今,曹大连还记得一位当地的老大妈跪在叶排长的遗体前,一面用手指抠他嘴里的土块,一面抚摸着他的头。

他才20岁呀!

人们只知道他是衡水地区的人。

曹大连说,仅在他所在的师直机关,在抢险中牺牲的军人就三四个,可惜后来部队被多次改编,恐怕记录都没有了。

都没有了,地震救援结束后,唐山百万居民送亲人。

难道从那一刻起,所有的记忆都淡去了吗?不,不会的。

相邻小说
斗寒图  三寸金莲  江山又小雪  一百个人的十年  八十年代带崽日常  走进暴风雨  俗世奇人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西门水浒  欺上  空间农女种田记  炮打双灯  报告文学  [咒回同人]被四个男人渣过后  魔尊为何如此妖艳  雾中人  神鞭  铺花的岐路  [综漫]神助攻荒霸吐  史上最强召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