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0章

相对于中国需要德国的协助,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与制造枪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华南地区的产量又占亚洲第一,中国的钨产量占有世界举足轻重之地位。

双方议定用以货易货方式来进行贸易,中德两国通过这样的双边经济往来均深蒙其惠。

在国防体制方面,赛克特顾问于1933年提出《陆军改革建议书》,他建议: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其它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

这个建议为蒋介石采纳,次年(1934)年底,蒋介石进行&ldo;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rdo;。

截至1937年六月抗战爆发前,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与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工程。

在这些部队中直属中央的有三十个师,是完全接受或部份接受过德制装备与训练,其余的各师多少也以德制编装为标准作过调整,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就成为直接迎战日军的主力;其中又以德制化最高的第878836三个师,与唯一完全按德国步兵标准编装的&ldo;中央军校教导总队&rdo;最称精锐。

赛克特顾问的继任者-法肯豪森将军,他很了解以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财力与官兵素质而言,要建立真正德国标准的陆军是有困难的,中国的&ldo;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rdo;只能算是具备现代陆军初步的雏形,与真正现代化的标准有相当距离,故而法肯豪森认为国军应先成为&ldo;轻装快速部队&rdo;,具备以下的特性:-大部队移动时以铁路来运输,使兵员可快速集中到战场边缘-不倚赖重炮、战车等重型装备,而是灵活机动地使用自动武器作战-与若干战车与炮兵单位配合,进行协同作战

这就是&ldo;轻步兵&rdo;的建军概念,对于当时的中国的国情与环境而言,德国顾问的论点是很中肯务实的。

在引进现代军事思想方面,德国顾问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将西方军事观念如纵深布署、内外线态势、机动作战、攻击防御重点……等理论及实务带入国军训练中,让封建闭锁的中国军队首度接触到完整的西方现代军事科学,这个刺激与启发无疑是极其重大的。

另外德国顾问也协助中国政府规划兵役制度、军令军政的权责执掌、国防工事建构、全国整体防御体系,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为从基层干部建立起德制陆军的基础,自中央军校第七期起(1931年),各种兵科的德国顾问来到中国军校担任教官,当时中央军校是培养国军基层干部的摇篮,学生们多怀有救国建国的理想,在此热切地接受德国教官的认真指导,很快就建立起新的理念思维;法肯豪森对此颇为称许,曾赞誉南京中央军校的学生是&ldo;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rdo;。

1934年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中国,在一批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的军火中,包含24门15公分野战重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公厘战防炮(即德军pak3536型),数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枪,数千支捷克造轻机枪((zb-26),与瑞士奥利根(orelkon)公司的20公厘机关炮,此外西门子的通讯器材、蔡司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开始进入了中国的部队服役。

1936年德国运交中国二千三百万马克军火,1937年德国运交中国八千二百万马克军火,其中有15公分要塞大炮(用于长江江防),高射炮、步枪、机枪、迫击炮、重机枪、大批各式弹药,钢盔,以及鱼雷240枚、快艇若干通信器材,还有制钢、炼焦、化工、兵工生产机具等设备。

透过这些努力与建设,国民政府在不到十年间,于长江流域初步整建起国防工业与新式陆军,为日后爆发的中日大战奠下了一个能持久抗战的军事基础。

德制国军投入淞沪会战

在国民政府的建军规划中,陆军是采用德制装备与训练,另一个重要的军种――空军,却没有走德制的路线,各型飞机多是向美国采购的,但这个在全世界都属最年轻的军种也是成长进步最快的军种,新型战机不断的推出,必须要快速的换装才能不至落伍,所以中国对外采购军火的另一类巨大开支,即是在于作战飞机与零件弹药,不过主要输入国并非德国。

1937年7月7日爆发&ldo;芦沟桥事变&rdo;,原先日军是想按照以前的技俩,把这次冲突搞成一场&ldo;局部事件&rdo;,然后再交涉停火压迫中国退让,日本又可轻易地占领一块中国领土,这种&ldo;蚕食&rdo;策略已成功过很多次。

但这次日本盘算错误,中国全国抗日呼声高涨,绝不容忍日本军事力量深入中国关内,这是攸关中国存亡的生死大事,国民政府也决心不惜与日军大战也要保卫国土。

但是在华北地区日军占有地利优势,它的重武器与车辆在华北平原行动自如,国民政府的有力军事设施也不在华北,并且日本已在京津地区集结优势兵力,准备等待国军北上驰援,以逸待劳来场决定性会战,一举摧毁中国军主力。

蒋介石等将领深明此种态势对国军不利,于是决定在上海地区开辟战场,如此日军的优势在华中水网丘陵地形内将会降低,驻华中地区的中国新式陆军也可迅速调集到上海参战,并且利用上海列为国际都市的便利性,能使中国抗日战争的努力传扬世界,以此能引起各国的关切与支持,避免在华北作战被视&ldo;地方性局部冲突&rdo;,遭到国际视听的忽略,这就是1937年&ldo;8&iddot;13淞沪会战&rdo;的背景。

相邻小说
地球最强武神  飞翔的痕迹  哄好了吗  星际之食材探索师  见鬼的兄弟情  我被寄生了  帝国武神  飞越泡沫时代  我在魔法世界教物理  法神的逍遥都市生活  重生八零攻略  簪缨问鼎  入戏太深  天上掉下来一棵树  我想当巨星  古代偏执狂的喂养日常  快穿头号玩家  提升修真的成功率  乖乖喜欢你  玛特罗什卡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