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5章

家翁好饮食文化,所以与饮食界的人都相熟,他对饮食文化的意见,也十分为饮食界中人所接受。

谈到饮食界,很多人都知道家翁与美心集团的伍氏兄弟交情甚笃,这也是有因由的。

五十年代美心开始时是一家在中环地库的法国餐厅,生意不佳,伍氏兄弟要将生意方式改变,以现代化企业方法经营饮食及中餐,苦于缺乏资金。

家翁一方面很欣赏伍氏兄弟的才华,另一方面又仗义心起,于是主动着手帮忙美心筹集资金,邀了几位有财力的股东入股,由此成了伍氏兄弟的至交。

家翁的眼光果然不差,伍氏一改传统中国饮食的经营手法,结合中西方的管理优点,例如传统菜谱皆是大厨秘方,美心则用开明的训练方式,要求厨师要每一道菜都保持固定配方、份量和水准。

美心由当年的地库餐厅,成为现在国际饮食集团,也是香港一个成功的故事,而伍氏兄弟是十分重义重情的人,对翁姑一直十分礼重。

他们的交往,使我们这一辈人很羡慕。

家翁谈饮食,并不是纸上谈兵的,他也爱亲自下厨。

他在饮食界最好的朋友江献珠女士是清代创制“太史五蛇羹”

的江太史之孙女,是饮食专家和名厨,著有中英文食谱及专书多本,又是饮食文化的专栏作家,她的书在香港和美国均十分畅销。

江献珠女士的夫婿陈天机博士是电脑专家,七十年代中香港中文大学从ib邀他回港任教,后来更做了联合书院院长多年,我远在婚前已认识他们夫妇。

陈天机博士是葡萄酒专家,我和中大一些同事常有口福尝遍“珠矶小馆”

(陈天氏伉俪的家)的美酒佳肴。

提起此等中大旧事,皆因我与家翁变成一家人后,中大的老友如杨钟基、高美庆、小思、陈永明、梁巨鸿等就变成了家翁的小朋友。

他们都是“好食”

之徒,每与家翁及江献珠共饭,正如钟基的评语是:“高手过招,叹为观止!”

江献珠厨艺高超脱俗,对此她也颇为自负,而她在饮食方面心悦诚服的人就只有我家翁。

她夫妇与翁姑相交数十年,仿似家人,她跟着纪安兄弟称家翁为“阿爸”

,对家翁也亲如“阿爸”

他们之间真个有不少“高手过招”

的故事,例如一大锅馄饨中少下了一粒蒜头,家翁立刻可以指出来。

有一次江献珠做了一道用腊肠的菜,家翁吃几口即说与平日水准差了一点点,指出她的腊肠老了些。

江献珠不得不佩服阿爸的“嘴尖”

,只得承认那是从纽约带回来的腊肠,确实是旧了一点。

早年竹笙甚为名贵,刚有养殖时,江献珠有一次故意在野生竹笙的菜中加了几支养殖的,样子味道都几乎全无分别,看家翁是否吃得出,结果一一给他分出来。

移民美国旧金山湾区之后,此间的中菜大厨和华厨学校老师如梁祥师傅、王燊培师傅等都学着江献珠叫家翁做“阿爸”

阿爸一辈的老友,大都是退休移民,原在美国的也早已退休。

在美国,年老不开车,生活也是十分单调的。

阿爸和祥叔是活动的能者,阿爸未罹病之前,差不多每个月都和祥叔组织“大食会”

,相约“老”

朋友和好饮食的同志聚会,而且每次都有他和祥叔等精心设计的菜肴。

晚年的“特级校对”

比很多年轻人活跃得多。

众人阿爸

家翁今年十月过世时,年届八十七;若非癌病,我们都乐观估计他会寿享百龄。

就在今年初,他还是壮健如牛,声如洪钟,走路快步如飞。

每年他往返香港数次,或到中国小游。

在香港,为了不放过见朋友的机会,他常常从早餐开始,午餐、下午茶、晚饭,甚至饭后看京戏,一天可以赴五个约会。

相邻小说
凤月无边  雾切2:诺曼兹旅馆侦探竞拍事件  妖王宝藏  毛佩琪正说永乐大帝朱棣  嫡长孙  病弱相公总演我  伪装绿茶  三色猫短篇  彪悍农家大嫂  私藏月亮  名门天后:重生国民千金  六零穿书养娃记事  八零之发家养娃  每天都被魔教教主威胁  我的殡葬灵异生涯  多少钱都给你呀  百媚生  同学,有个恋爱和你谈一下  春花厌  星际最强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