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章

近代棋坛的盛衰,似乎是由北而南【14】,自三十年代开始,港穗就双翼齐飞,骎骎然有取代上海、扬州,而成为另一象棋中心的趋势。

在香港,一九三○年爆发的东南大战【15】掀起了象棋热潮;一九三四年周德裕入《华字日报》主编象棋专栏,影响尤为巨大。

他编印的四十八课“开局法”

,得者视同秘笈。

在广州,一九三一年举行的第一次全省象棋赛,就杀出了“华南四大天王”

,棋风炽盛,比之香港,犹有过之。

金应熙三十年代在香港读书,四十年代在广州教书。

受两地棋风的影响,自不待言。

是故他不但对周德裕的开局法了如指掌,对华南四大天王的专长【16】更是如数家珍。

象棋在民间十分流行,但棋谱却并不易找,尤其在抗战时期。

像我,读得比较熟的就只有《橘中秘》与《梅花谱》这两本古谱,这是像《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只堪列为入门书的。

比起金师差得远了。

岭大毕业之后,和金师下棋的机会更少了。

“四十年来几局棋?”

真是屈指可数。

但另一方面,我和象棋却有了更多的接触,完全是由于工作的关系。

我在香港《大公报》工作,初时做翻译,不久就调到副刊部门,担任《大公园》编辑。

《大公园》是个综合性副刊,设有象棋专栏,由我兼任主持,负责组稿与审阅。

杨官璘的《棋国争雄录》就是在这个专栏发表的。

另外我还替《新晚报》写棋评,并以该报象棋记者名义,采访重大赛事,包括全国棋赛、亚洲棋赛在内。

由于工作关系,许多象棋大师的对局,我都是在第一时间取得的。

当我研究这些对局时,我常在想:“要是金师在这里,那该多好!”

我也曾与许多一流高手楸枰对弈,当然都是我胜少败多,对高手中的高手杨官璘,我更是输得一塌糊涂,从没胜过他一局。

而这时的我,大概可以比金师略高半先。

我真想和金师探讨:“为什么我们和这些高手,总好像有个不能逾越的差距,恐怕不仅仅是业余与专业之分(近年有个陶汉明,就是以业余棋手的身份,获得全国冠军的【17】。

也不仅仅是限于天份吧。

)可惜最后一次和他见面时,没时间问这“无关重要”

相邻小说
私藏月亮  伪装绿茶  毛佩琪正说永乐大帝朱棣  我的殡葬灵异生涯  雾切2:诺曼兹旅馆侦探竞拍事件  每天都被魔教教主威胁  星际最强太子妃  三色猫短篇  百媚生  嫡长孙  彪悍农家大嫂  同学,有个恋爱和你谈一下  妖王宝藏  多少钱都给你呀  名门天后:重生国民千金  病弱相公总演我  春花厌  八零之发家养娃  凤月无边  六零穿书养娃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