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9章

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台词,这样无论做戏的和观戏的都满足了,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由此而圆满。

&ldo;鄙人才疏学浅&rdo;,典型的一句戏剧语言,使用在生活中却是那样的自然和谐,而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愚蠢到真的就认为这个人在表明自己没有学问。

&ldo;贵公子前程无量&rdo;,说这句话的中国人也没有哪一个是认真的,因为这个孩子将来的前途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社会的&ldo;面具化&rdo;已经成为一种&ldo;文化特征&rdo;,并且异常生动地渗透在了中国人的性情之中。

于是,只要在&ldo;演员&rdo;和&ldo;观众&rdo;之间能够没有痕迹地互换,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便能得到一种平衡。

能够把中国社会的林林总总看成是一出戏并且平静地欣赏,你就是个&ldo;地道&rdo;的中国人了,日子和心情也都会好了许多。

中国人是讲道德的,不到自身危机时刻,是从不轻易进入到别人的&ldo;幕后&rdo;的,因为大家都知道&ldo;幕后&rdo;是些什么。

中国人的日子基本上没有多少悬念可言,如同虽然中国所有的戏剧都没有事先不知的悬念,可观众依旧一起正而八经地对剧情的发展发出惊叹或者惊讶声一样,中国人的日子有滋有味。

中国人很容易模糊戏剧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

纯粹的戏剧行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反而被视为生活的常态,而人在生活中的自然面貌如果出现,中国人倒也许会觉得这个人真是奇怪。

于是,在生活中需要&ldo;做戏&rdo;的中国人,即使开始的时候还明白自己是在&ldo;表演&rdo;,但是,只要他认真地演下去,过不了多久,他自己,连同&ldo;观众&rdo;,都将弄不明白现在是演出时间还是散场以后了。

&ldo;假做真时真亦假&rdo;,&ldo;亦真亦幻幻亦真&rdo;。

于是,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社会混乱时期里,整个中国就无异于一个大舞台,人人都会参演着一出出大悲大喜的戏剧。

洋人们说:&ldo;西方人总是忘记中国人办事中的戏剧因素而误入无关的事实领域。

&rdo;(《中国人的气质》,(美)亚瑟&iddot;亨&iddot;史密斯著,张梦阳、王丽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2页。

中国戏剧最大的特点是把自然人的一切,包括体力、智力和能力加以理想化,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管这一点叫做&ldo;塑造人物&rdo;。

所以,19世纪末,当中华帝国的巨大灾难发生的时候,洋人们与其说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帝国农民,不如说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ldo;戏剧演员&rdo;‐‐一伙不戴面具的&ldo;神&rdo;。

义和团将神灵作为护身咒符,这极其恰当地迎合了帝国的农民们在极端贫苦和绝望之时极易产生的&ldo;人生就是大戏&rdo;的幻觉。

帝国的农民们那被长久压抑的挣脱苦难的强烈欲望终于在群起而动的造反中被提醒了、激活了。

中古代、近代史上所有的农民骚动都会标榜是在执行某个&ldo;神&rdo;的旨意。

相邻小说
曾经的你  割舍  纵横江海  老夫老欺  嘉庆皇帝  白月光的攻略手册  穿到剧情开始之前  情敌全都不对劲  末世炮灰女配发芽了  我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站姐  帝君他眼瘸  李敖谈鲁迅  我可能活不过三章  [综漫]总有人脑补我的马甲们针锋相对  方先生的小宠妻  无法逃离的纠缠爱恋  99次心动,情迷首席纪先生  大国海盗  [综漫]悠仁,我开小号养你啊  空气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