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4章

有人说,打架还有什么视觉美吗?是不是在美化暴力呢?这一点,我们要抛开具体的道德立场来客观地看待。

在人的本性中,是有一种要观赏力量,观赏灾难的这样一种潜在的欲望的。

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遇到灾难,可是,大家都喜欢看灾难片。

灾难片的票房是很高的。

美国大片演一个地球毁灭,一艘船沉没,观众非常多,都喜欢看那种非常刺激的、非常风险的影片,为什么?这透露出一种,人性中什么样的奥秘?我们一大帮人坐在一个黑暗的大厅里面,自己很安全,吃着薯条,然后看着银幕上人家在倒霉,在地震,在山崩、海裂,这是一种人的本性。

人在他人的灾难中,切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当那个时刻你意识到,啊!俺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这是人的一种本性。

就跟看灾难,看暴力,本来是合乎人的本能的,但是人要把这个本能,和现实中的道德区别开,你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去幸灾乐祸,在现实生活中幸灾乐祸的这种东西呢,应该在艺术中得到化解。

而金庸所写的这种视觉美的武打,就是合乎这样的审美规律的。

我们很多人在阅读金庸作品中的武打场面时,感受到的不是血腥的暴力,不是那种让人浮躁,让人想打架的那种感觉。

没有人读了金庸的小说,想出去跟人家打一架。

我没有接触到这样的读者,没有人阅读的时候,会产生生理上的反感。

我们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两个人打架,如果这两个人会功夫的话,也许会打得很好看,但多数打架是不好看的,有的时候看到打架,我们会产生生理上的反感。

如果一个人把另外一个人打得头破血流,我们会觉得不忍卒睹,特别是女同志会觉得很恶心,绝对不去看它,会本能地捂住眼睛,因为它不美,它会使人生理上恶心。

这一点,金庸的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小说,是有区别的。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上)(3)

比如说,古龙也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但是古龙写武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故意地渲染一些血腥场面,带着血腥之气,这个也未必就是说不对的,这可能有古龙自己的艺术上的考虑,他就是要让你看一看,这一剑是如何刺进去的,鲜血是怎么从喉咙上迸出来的,他也许就要这样写。

但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习惯,不习惯这样写。

我们看一看中国传统的艺术,中国的电影,中国的电视,每到出现残暴场面的时候,我们是把它省略过去。

我们中国人拍电影,比如说,杀头场面,刀举起来,一落,然后下面的场面是省略的,或者银幕一片红,代表人头已经砍下来了,不会让你看见,切切实实地把那个人头割下来,这是合乎中国人审美习惯的。

而其他一些民族的艺术,往往不是这样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一开始,我们看的都是中国电影,比如说,革命烈士受到敌人严刑拷打,那个皮鞭举起来,落下去,没有看到他落到人的皮肉上面,下面就省略了。

后来我看到其他民族的一些影片的时候,一开始感到很震惊,原来电影可以这样拍,就眼看一刀落下去,把人的胳膊切下来,胳膊就掉在地上了。

一开始我觉得人家的电影怎么拍的,拍的很真实,一开始我觉得很真实,带着欣赏的态度去看。

但是过了一段,就觉得心理上很不舒服,或者说,觉得这个东西很刺激,刺激的结果是使人并不舒服,看了电影之后回去,影响我吃饭、睡觉。

这个时候反过来想,原来我们中国人早就想到这一点了。

这样是不好的艺术,或者这样叫做粗糙的艺术,因为它没有更好的招,所以只好用这个血淋淋的场面来刺激人。

比如说,现在一些影视作品。

比如说为了表现坏人,坏人打好人,抡起大棒子,抡起大刀、大枪,把这个老百姓打得血肉模糊。

那么其实这是在渲染一种暴力的场面。

而金庸的小说就不是这样,他不会去仔细描写那个受伤人的那个伤口,那个伤口怎么腐烂,上面爬了多少虫子,不会这样写。

相邻小说
珠光宝气之平行故事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的情与爱  [原神]龙蜥幼崽永不认输  藏姝  [排球少年]初恋事件簿  日魄之独占神话  全校吃瓜重难点手册  如何成为捡垃圾的王  全世界都在磕我和狗卷的CP  美食猎人在横滨  寻爱  尊主万福  真实副本  在提瓦特卖甜品的我被人叫罪犯克星  我儿子在她手上  被剧透后,五条猫猫当然要提前享受青春呀!  47楼207  侯舅  转发一万条锦鲤求死  为了复活我建立了提瓦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