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临城下

和唐朝比起来,大宋先天不足,抵御北方蛮族的重要关隘燕云十六州被儿皇帝石敬瑭献给了辽国,导致大宋在军事上只能保持固守的态势,想要在大平原上防御人家的铁骑,除了人海战术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早在北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就考虑过迁都洛阳,赵匡胤想的很有道理,他认为:开封地处平原,周围无险可守,要守卫这里就必须屯扎大量的禁军部队,这就要耗费巨额军费,长久以后,国家难以负担,财政崩溃则国家也就会灭亡。

而赵匡胤迁都洛阳是因为洛阳“依山背河,形势险固”

,在那里定都可以省二十万大军。

应该说,赵匡胤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但是,他的这个计划却被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打断了。

赵光义认为,洛阳的漕运早已断绝,经济问题无法解决,因此不适合作国都,开封则是运河枢纽,经济位置重要。

应该说,赵光义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五代就有一位君主后唐庄宗,将都城迁往洛阳,结果因为漕运不通,导致经济崩溃,从而引起禁军作乱,国家灭亡。

赵光义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因为唐代以后,中国北方经济崩溃,只有靠东南地区向北方输血,这就是大运河的意义。

而北宋的时候,漕运已经无法到达洛阳,只能到达开封,因此洛阳地区无法接受南方输血,故此不适合做首都。

也因此,大宋开封汴京成了一座百万人的恢弘大都市。

当年,赵光义总结开封和洛阳的优劣时用了一句话“在德不在险”

,就是说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于国君的道德,而不在于地理位置。

这句话说的似乎蛮有道理。

但是,试问古往今来这些帝王里,有几个是有“德”

的。

大宋开国百余年,到了赵佶之手,已经有亡国之相。

朝堂之上满是弄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已经到了极致。

正如赵匡胤所料,为了保卫首都开封,宋政府耗费巨资在都城周围屯扎禁军,数量越来越多。

百年后,北宋禁军急剧膨胀,战斗力却十分低下,北宋有著名的“三冗”

,其中就有军队过于庞大一项。

相邻小说
一鸣封神  公主为妾  双宿  满级学神从倒数第一开始  我怀了狐妖总裁的孩子  国宝级天才  把男主认错了怎么破穿书  薄情权臣悔不当初  快穿之霸气逆袭小炮灰  [犬夜叉]蜘蛛之丝  拟态信息素  朋友圈死亡事件  黑化反派病弱妻  石羊里的西夏  你的胡子我的围巾  复汉演义  福妻临门  神打开无限游戏的方式  花都兵雄  禁区玫瑰[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