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1页

二、也是亚当也是夏娃

这是严歌苓最新研究的成果了。

严歌苓借夏娃之口告诉大家“名字很重要。

……不问内容,就问名字,名字所泄漏的,就足够去猜测。”

那么“名字”

泄漏了什么呢?

首先:这是男人和女人的故事。

其次,这是父亲和母亲的故事。

再次,这是犯罪和放逐的故事。

仅仅是这个两个名字——亚当、夏娃——我们的始祖!

看吧,严歌苓的目光从文革、移民、历史、性别——今天,到了人之为人的。

这是一个很荒诞的故事。

男人不是男人,母亲不是母亲,犯罪和放逐都“温和”

这是个哲性故事。

1、男人不是男人。

亚当是一个多么令女人期待的那种“王子”

,英俊、优雅、富有,而且有才华;而他却是个同性恋——对女人来说,他是虚设的。

他有自己的同性伴侣,却发现了自己的潜在危机——他想要一个孩子,而不得。

于是他策划者找一个替身孕母;亚当的生活“像”

是纯理性的。

他嘲笑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动物一样的求偶、生孩子,没有选择的养这些孩子!”

他是比较幸运的成为人类进化公式的例外,活着不受吃和繁衍两桩本能所左右。

对我们这个不违天性的生男育女的巨大集体,他是明显的居高临下。

然而这个“人类进化公式的例外”

为什么又感到0+0=0的危机呢?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价值感,还是一个个体的缺失感?我常常因初为人父的男人们的兴奋和骄傲而疑惑,不敢相信这是一种真实的情感流露,我始终认定那是传统文化使他们带有的某种习惯性作秀,后来我发现,那不是作秀,那是一种“创造”

得以最终完结的成就感,那种快感不掺杂母亲们幸福笑容背后孕育的艰辛和得以升天般的超脱;那兴奋是实在的、纯粹的。

作为同性恋者,创造的成就感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更糟的事,亚当还是个进化派理论的信仰者,他明白,这一派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无非有两个基本动机:活下去,留下来。

吃是为了自身活下去,性是为了自身的延续——留下来。

而同性恋的第二个动机并不同于一般人,他们恋爱和色欲与传宗接代的动机并没有关系。

“他们的爱与性不是功利性的。”

那么他的危机感从何而来呢,他的缺失感将是多么严重的悖谬?他先前对我们这个无法摆脱自身欲望控制的巨大集体所带有的优越感哪里去了?既然人的生活轨迹是可以选择的,他亚当既然习惯对一切天性的东西造一些反,那么,他也有理由,就像他做的那样,制造一个可以让自己延续下去的东西。

他以为一切都是可以设计的,他这个同性恋男人就开始了上帝一样的造人运动。

我不知道这违不违反同性恋者的原则,但是很明显,亚当有这样的危机感并有了造人的念头和实践,这多少意味着他对他们这个群体的背叛,或者说,他的同性恋信仰有了某种游移和不坚定。

相邻小说
穗子物语  谁家有女初长成  无出路咖啡馆  娘要嫁人  妈阁是座城(出书版)  许三观卖血记  陆犯焉识(出书版)  我微笑,是为了你微笑  无非男女(出书版)  绿血  十个词汇里的中国  铁梨花  金陵十三钗  密语者  寄居者  兄弟  少女小渔  人寰  吴川是个黄女孩(出书版)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