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章

北京大学学术流派的变迁(2)

对北大学术历史的源流,对太炎弟子的历史功绩,陈以爱有精到的论述:20年代主导北大文科的太炎门生,多是浙江人。

他们具有相当浓厚的旧学根底;又因留学日本,对西学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这批学者于辛亥革命前返国,靠了同门的关系互相援引,在浙江各府中学任教。

1913年后,主持北大校政的留日学者为了打击桐城派的旧势力,将这批太炎门生相继延揽到北大,使他们顿时成为北大文科的主流派,考证之学也因而成为文科的主要学风。

当1916年底,章太炎的旧交、同样的浙江籍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太炎门生的地位益形巩固。

陈独秀、胡适在北大鼓吹新文学时,也因为得到不少太炎门生的响应支持,在《新青年》踊跃投稿,才使文学革命的声势大张,新文化运动得以席卷全国。

曹聚仁谓太炎弟子是新文学运动期间&ldo;北京大学学术思想的中心,也正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重镇&rdo;,是有根据的说法。

(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第324页)胡适不光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国学研究的倡导者,此中原委,陈以爱是这样说的: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的留美学生胡适,在初进文科时,对这批太炎门生也表示相当的尊重。

胡适治中国哲学史,对章太炎的相关著作十分熟悉,这使他与其他同事相处时,具有学术交流的共同语言。

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ldo;国学&rdo;的研究价值与发展前景这些核心而关键的问题,引起学者的热烈讨论。

面对西学的强烈冲击与挑战,胡适提出今日当以科学方法来&ldo;整理国故&rdo;,以期在乾嘉考证学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学术与西方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

胡适的这种融和中西的主张,获得大部分同事响应,&ldo;整理国故&rdo;立时成为传诵一时的学术新口号。

(陈以爱《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第324页)胡适对太炎门生的尊敬是一回事,太炎门生对胡适的态度又是一回事。

可以说,从进入北大的第一天起,太炎门生对胡适其人就是有成见的。

原因很简单,胡适是陈独秀向蔡元培力荐之下才来到北大的。

在太炎门生们看来,陈独秀连当北大教授的资格都没有,竟当了文科的学长(文学院院长)。

一九一九年四月,陈独秀辞职,表面看是因为私行不检,以致受到舆论与同事的攻击,不得不离开北大。

实际上,驱陈最力的,乃是太炎门生的中坚人物沈尹默。

沈看到安徽籍的陈独秀与同是安徽籍的胡适结为一体,预知必然对浙江籍的太炎门生们不利,必欲驱之而后快。

正好陈独秀私行不检点,授人以柄,其去职也就成为必然。

胡适学历高,人缘好,要下手就不那么容易了。

但胡适也分明感觉到了来自太炎门生的压力,他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正是为了在陈独秀去职之后,能在北大站住脚跟。

相邻小说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被自己掰弯了肿么破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玉都佚事  三国闲话大全  紊乱  我,人鱼,鲛族团宠  画BL被老板抓住了怎么办  青春正传  学渣同桌不需要安慰  天师  竖瞳  今天开始拯救世界[系统]  末世非典型性路边摊  1+1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怀揣一只拇指姑娘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  朝思慕暖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