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7章

苏联中央团校坐落在莫斯科郊外的小镇威什尼亚基,离莫斯科市区有市郊列车六站地的路程。

学校周围有一片白桦林和一个不小的湖泊,附近还有一座彼得大帝时期一位大臣的庄园,那时已改做博物馆。

团校的课程有联共(布)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三门主课,还有俄语、青年团工作等几门副课,另外就是体育课了,冬季还要学习滑雪。

团校授课采取课堂宣讲和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天,教授在课堂上先讲授三到四个小时。

那些苏联教授的理论功底都很深,讲起课来真是引经据典,照本宣科,马列主义的某个观点、某句话,在哪一本著作中的第几页上,都能一一说出,分毫不差。

课下,我们则要用大量时间来阅读指定的理论书籍,也就是马列主义经典原著。

此外,就是由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组织的课堂讨论,俄语叫&ldo;席明纳尔&rdo;。

在这种讨论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可以互相提问,内容当然只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与实际相结合的讨论。

赴苏之前,所有学员只受过为时半个月的俄语训练。

开始时,老师授课和师生之间交流都要通过翻译,从俄语翻译成中文,再将中文翻译成俄语。

学习俄语,成了首要任务。

根据学员的水平,俄文课分成了四个小班开设,每个班约有四五个人。

分班前有个水平测试,让从地图上指出某个城市,还问一些诸如&ldo;你是怎样到这里来的?&rdo;之类的问题。

我和几位曾在国内自学过俄语的同学分在一个班,被其他同学戏称为&ldo;高级班&rdo;。

开学后,大家每天清早一起床,就都忙着背俄语单词或朗诵课文。

到了学习结束时,我和有的学员已经可以用俄语回答问题了。

除了课堂学习外,苏联团校还组织我们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工厂、集体农庄,以及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

我们参观过托尔斯泰故居、高尔基纪念馆,观赏过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还在莫斯科大剧院观看过经典的芭蕾舞《天鹅湖》,以及听一些著名的歌剧。

1955年寒假,我们去列宁格勒旅行。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

在一片皑皑白雪中,我们参观了冬宫、斯莫尔尼宫和因&ldo;十月革命&rdo;的一声炮响而闻名的&ldo;阿芙乐尔&rdo;号军舰。

全班同学还在苏联和芬兰边界附近的拉兹里夫湖畔的一个小茅屋前合了影。

当年,列宁就是住在那间小茅屋里,写下了著名的《国家与革命》。

暑假期间,我们又被安排去乌克兰旅行,并乘船游览了黑海和克里米亚。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正处于最好的时期。

苏联团校的教员、同学、翻译,乃至后勤工作人员,对中国学员都非常热情,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也照顾得很周到。

我们的俄语老师听说中国人喜欢吃花生米,就在课堂上说,她一定会给大家找一些来。

过了很久,大家差不多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位老师却真的为大家带来了许多花生米。

相邻小说
祖巫霸世  圣堂  护花林  [综漫]在横滨的团宠生涯  绝色嫡女:战王是妻奴  [无限]醒梦  奔向太阳  入夜  24/7冬  清宫吉皇贵妃录  [综漫]让你们社长入赘我本丸  安知絮雨落青池  蠕变  禁爱总裁,7夜守则  步步惊婚  伏天氏(下)  剑玄录  寻找人类  反义词  纵我娇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