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3章

傅在致朱、杭二人的密函中告之曰:

先是颉刚在此为《益世报》办边疆附刊,弟曾规劝其在此少谈&ldo;边疆&rdo;、&ldo;民族&rdo;等等在此有刺激性之名词。

彼乃连作两文以自明,其一,论&ldo;中国本部之不通&rdo;。

其二,论中华民族是一个。

其中自有缺陷,然立意甚为正大,实是今日政治上对民族一问题唯一之立场。

吴使弟子费孝通驳之,谓&ldo;中国本部&rdo;一名词有其科学的根据;中华民族不能说是一个,即苗、瑶、猓猡皆是民族。

一切帝国主义论殖民地的道理,他都接受了。

颉刚于是又用心回答一万数千字之长文,以申其旧说。

欲知此事关系之重要,宜先看清此地的&ldo;民族问题&rdo;。

此地之汉人,其祖先为纯粹汉人者本居少数,今日汉族在此地之能有多数,乃同化之故。

此一力量,即汉族之最伟大处所在,故汉族不是一个种族,而是一个民族。

若论种性,则吾辈亦岂能保无胡越血统。

此种同化作用,在此地本在进行中,即如主席龙云,猓猡也;大官如周钟岳,民家也;巨绅如李根源,僰夷也。

彼等皆以&ldo;中国人&rdo;自居,而不以其部落自居,此自是国家之福。

今中原避难之&ldo;学者&rdo;,来此后大在报屁股上做文,说这些地方是猓猡,这些地方是僰夷……更说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这些都是&ldo;民族&rdo;,有自决权,汉族不能漠视此等少数民族。

更有高调,为学问作学问,不管政治……弟以为最可痛恨者此也。

最后,傅斯年态度坚决地警示道:

夫学问不应多受政治支配,固然矣。

若以一种无聊之学问,其想影响及于政治,自当在取缔之列。

吴某所办之民族学会,即是专门提倡这些把戏的。

他自己虽尚未作文,而其高弟子费某则大放厥词。

若说此辈有心作祸固然不然,然以其拾取&ldo;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发达之科学&rdo;之牙慧,以不了解政治及受西洋人恶习太深之故,忘其所以,加之要在此地出头,其结果必有恶果无疑也。

1941年11月,顾颉刚在重庆柏溪文史杂志社门前留影以傅斯年的霸气以及与朱、杭二人的密切关系,加上联合顾颉刚在昆明调集各路精兵强将的强力支援和夹击,吴、费山头不稳,很快力不能敌,败下阵来。

最终的结局是,吴文藻携夫人冰心弃昆明转重庆另谋新职。

吴氏一走,整个昆明&ldo;民族学会&rdo;阵营树倒猢狲散,傅斯年所说的&ldo;费某&rdo;也顾不得&ldo;大放厥词&rdo;而不得不设法撤离山寨,溜之乎也。

吴、费等人走后,顾颉刚接受抗战期间迁往成都华西坝齐鲁大学校长之聘离昆赴蓉。

未久,傅斯年与陶孟和等率领各自的研究机构迁往四川李庄,此一混战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ldo;进军西北&rdo;之梦(2)

1941年初,朱家骅电召正在齐鲁大学研究所任职的顾颉刚到重庆办《文史杂志》。

10月,顾颉刚正式辞去齐大研究所主任之职至重庆小龙坎办公。

顾去重庆后才知道,朱家骅要自己去重庆的目的,不专为编《文史杂志》,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他做边疆工作。

时朱家骅在组织部里办了一个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他自兼主任,顾到后为副主任,主持委员会日常工作。

这年10月12日,对&ldo;边疆&rdo;问题极为热心的朱家骅发表了《西北建设问题与科学化运动》一文,鼓动科学工作者&ldo;到西北去开辟一个科学的新天地&rdo;,使原已兴起的&ldo;西北热&rdo;再度升温。

相邻小说
朽木少年与黑色事件簿  我在虫族做直播  我和狩猎古神学姐的同居生活  盛世离歌  居住在旅馆二楼的摆渡人  江医生的心头宝  药道  素屏  毒妃难宠  战时中东(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六卷)  柴可夫斯基  白哥哥好久不见  茶茶少尉的下下签  夫贵逼人  深宫美人策  随遇而安  一不小心撩了以前喜欢的人,怎么办  芝加哥1990  妹控的救世主之旅  浪人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