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53章

1983年陈映真在爱荷华,他父母在美国奥玛哈女儿家。

11月中旬,两老和女儿、女婿以及两个外孙女,带了一桌酒席,特来爱荷华和我们聚会。

陈伯父见到paul,两人相拥流泪。

他们邀请了所有的中国作家到我家,还有韩国诗人汉学家许世旭。

陈伯父和吴祖光拥抱,也是泪汪汪的。

陈伯父在饭桌上起立讲话,声音哽咽:十几年以前,映真出事,亲戚朋友全不来了。

那是我家最黑暗的时期。

那时候,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素不相识,却给我们很大的支持,这是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的。

我们家一向是向着大陆的,今天可以和大陆的作家们在一起,这也是因为他们两位的关系。

我也要特别谢谢他们。

paul接着说: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今晚是我们在爱荷华最动人的一晚。

陈映真在《现代主义底再开发》一文中写过:

一个思想家,不一定是个文艺家。

然而,一个文艺家,尤其是伟大的文艺家,一定是个思想家。

而且,千万注意:这思想,一定不是那种天马行空不知所至的玄学,而是具有人底体温的,对于人生、社会抱着一定的爱情、忧愁、愤怒、同情等等思索的人底思索者,然后他才可能是一个拥抱一切的良善与罪恶的文艺家。

陈映真就是具有人的体温、人的骨头、人的勇气的文艺家,一直在他称为&ldo;台湾当代历史的后街&rdo;中独行,即令现在,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仍然是寂寞的,焦虑的,在另一条后街中踽踽独行。

《三生影像》母女同在爱荷华(1)

母女同在爱荷华

‐‐茹志鹃和王安忆,1983

1983年的爱荷华,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秋天。

在那之前,我读到茹志鹃的几篇小说,最欣赏的一篇是《剪辑错了的故事》,在70年代的中国文坛,那篇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是一个大突破。

由于作者巧妙的技巧,小说所表现的人物是多面的,所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所提示的社会问题是客观的。

整篇小说充满了温柔敦厚的讽刺和诙谐。

《剪辑错了的故事》由一场一场的&ldo;景&rdo;,共七个&ldo;景&rdo;而组成。

每一&ldo;景&rdo;是个特写,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几乎可以自成一体,成为一篇小小说。

七个&ldo;景&rdo;又互相交错在现在和过去之间,细致的结构,有节奏的文字。

甚至每一景的小标题,也新颖而有含义,例如&ldo;拍大腿唱小调,但总有点寂寞&rdo;。

小说的意义不仅隐含在故事中,也隐含在人物刻画中,甚至在小标题中。

1978年,我在离乡三十年后,和paul及两个女儿一同回乡。

那时我和paul就十分希望邀请作家来爱荷华,在北京曾努力过,和夏衍先生也谈过,根本不可能。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作家才能应邀到爱荷华来。

相邻小说
幻神纪  成为渣攻之后[快穿]  [综漫]马甲炸了修罗场  铁骨铸钢魂  百转王位  金莲剑    迷之森林——鸟  网游之基情四射  所谓勾引  龙床:14世纪-17世纪的六位中国皇帝  听说她每天都在失忆  万界最强帝王系统  绿茶她是万人迷[穿书]  爹爹万安  恶魔同枕:女人休想逃  私人助理  点翠夫人  我又在海下地宫探险  黑土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