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84章

大概在1960年前后,我有次去探望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兰(即姜平)同志,她面告说:“这刊物在解放后已由戚逸影、沈德钧同志全部送去全国妇女联合会了。”

我很惊讶!

送去全国妇联是应该的,但为什么不和我通个气呢?1985年1月,读上海妇联所办的妇女运动史资料组编辑出版的第一辑(总第七辑)“孙兰专辑”

,有戚逸影同志所写的一文:“上海成为孤岛后,许广平大姐……,另外办有一个名为《上海妇女》的进步刊物,由许广平任理事长、姜平负责主编……。

许广平被捕后,《上海妇女》办不下去……”

根据我的上述事实,戚逸影同志写的这节内容完全不符事实,我不明用意何在?

四、支援、启发

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锦江两店已是各界著名人士,以及地下党员、进步人士、左翼文化界人联络、接头、开会的主要据点了。

当时夏衍同志、潘汉年同志等亦常来“锦江”

进餐。

我尽量给以一切方便,如:让他们专用“特别间”

(特别间在营业上是日无虚座的),分配最可靠的招待员,菜价也十分优待,甚至签字了事。

夏衍写的《懒寻旧梦录》380—381页里亦提到:“……,一起来探望他(郭沫若)的,还有两位女士,一位是锦江饭店的店主董竹君(她和沫若是同乡,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大概是看到这家公寓的饭菜不好吧,所以常常给他送来名厨烹调的四川菜,这使沫若非常高兴。

他对我们说:他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居然遇到了‘漂母’。

[注]……那时的锦江饭店还是一个不大的川菜馆,在白色恐怖严重的日子,于伶、章泯和我常常可以借她的菜馆碰头、开会乃至‘挂账’(实际上这种账是不会还的)。

在当时彼此都为党的地下工作之故。”

这样细小事情夏老尚能记得,不忘滴水之情,令人感动!

抗战胜利后,在1946年夏天,郭沫若和我都在上海环龙路四川军人张子钊家共餐,郭老又挥毫而成“沁园春”

词一首(用毛润之咏雪,原韵)赠我留念。

现挂在北京我家客厅里。

词文如下:

国步艰难,寒暑相摧,风雨所飘。

叹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白浪天滔。

遍野哀鸿,排空鸣鹏,海洋仇深日样高。

和平到,望肃清敌伪,除解苛烧。

西方彼美多骄。

振千仞,金衣裹细腰。

把残铜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

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命力尽雕。

堪笑甚,学狙公芋赋,四暮三朝。

右沁园春词一阂,用毛润之咏雪原韵

丙戌长夏书奉竹君女士雅正

乐山郭沫若

其他1935年创办锦江时,刘连波同志(中共党员,解放后任重庆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曾一度在锦江当过会计。

不久,因公回川了。

他的家属回川路费是锦江出资资助的。

相邻小说
士为知己  斯托维尔开膛手  医生的一天  情逢对手  和月亮说话  枕边春/明月咬春  [综漫]室长的剑今天也不想回家  破坏者们  玉卿嫂  被宠爱的神明  扮鬼脸  活人禁地/午夜惊魂  谢相  成精的妖怪不许报案!  花间提壶方大厨/方大厨  金手指是中二词  穿成男主的反派叔叔  蔡澜谈友  维多利亚  妖仙流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