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章

祝福北京。

编者按: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

一天内,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最高上升到橙色。

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

北京房山区遭受山洪袭击,成为重灾区,暴雨造成多人遇难。

&ldo;文艺&rdo;没问题,&ldo;复兴&rdo;有问题

思想,别谈那么远吧。

你怎么理解&ldo;文艺复兴&rdo;?

我最早办的杂志《独唱团》,取的名字就叫&ldo;文艺复兴&rdo;,但当时这名字没被批下来,说带&ldo;文艺&rdo;俩字的都不批新杂志了。

我听信了,当时就取了第二备选名字《独唱团》。

结果没过多久,好多带&ldo;文艺&rdo;俩字的杂志就出来了,如《文艺风赏》啊什么的。

后来我才弄明白,&ldo;文艺复兴&rdo;这四个字里,&ldo;文艺&rdo;没问题,&ldo;复兴&rdo;有问题。

&ldo;文艺复兴&rdo;这个词语更多的是指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但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心中的那段文艺复兴的情节,可能特指的就是1930年代,那时仿佛有过一阵子文艺复兴的意味‐‐有一些启蒙运动,一些好的文学冒尖,此后是一个低谷。

现在因为互联网,文艺发展又比以前稍微好一些了,但是离&ldo;复兴&rdo;、&ldo;茂盛&rdo;还差很远。

在现有体制下,中国有可能实现文艺复兴吗?

体制是可以被人心架空的。

文艺能不能复兴,其实也是人心的问题。

如果人心没有复兴的话,那再多的基金、再多的口号,都没有用。

有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个人比较悲观‐‐过了就是过了,比如交笔友的那个年代,手抄本的那个年代,摇滚起来的那个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它过了就不再来。

你相信现在的人心吗?

现在的人心其实相信的是情绪。

人们都是跟着情绪走的,无所谓谁对谁错,只在于看哪个顺眼,听哪个顺耳。

你有些悲观。

对,还是那句话,过去的就过去了。

但是,总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

现在的文艺很难像以前那么兴旺,因为它的载体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办杂志,就希望有一个地方,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在文艺方面受到重视。

大家都想要出名,但如果没有一个很合适的、好的载体让他们出名的话,他们就很容易去走哗众取宠的道路,人们也不会想看我们这样正儿八经的访谈。

微博时代是否会乐观些?

如果把文艺复兴理解成小的概念,从纯粹的文艺角度讲,那它无所谓难或者容易。

如果理解得大一点,理解成&ldo;人的觉醒&rdo;的话,就会存在一个问题‐‐重复启蒙。

在互联网时代,你看着很多事情散布得很快,但其实挺难的,因为我发现受众其实是同一批。

如果这批被启蒙的受众是两百万,那么启蒙就一直在这两百万人中进行,很难打破壁垒,走向那些喜欢曾轶可的人,喜欢李宇春的人,喜欢看美剧的人……文艺复兴或者说个人觉醒,只是成了一个美剧的剧种,就像你们这批人是喜欢看《绝望主妇》的,而我们这批人是喜欢看《文艺复兴》的,就会变成这样,而每个壁垒都很高。

微博相对自由,但在微博上,随着知识分子的话说得越来越多,加上自身的内斗,他们的公信力会下降得很快。

知识分子的公信力为什么会下降?

我觉得很多原因要从知识分子身上去找:一没共识,二没合力。

这就像我们去加油一样,大家要去往同样一个地方,都在同一辆大巴上,我说咱们先省点钱,加93号吧;有人觉得我们要走快点,加97号吧;还有更极端的,说这车得加98号,跑得最快,直达目的地。

结果想去同一个目的地的三伙人自己先吵起来了,把加油站炸了,然后旁边一群人就笑这帮傻逼。

相邻小说
穿书之虐文女主崩人设了  闭嘴,你这假粉  插翅难逃/爱上冒牌高富帅  女儿凶猛  伪装花瓶女配失败以后  蔷薇星恋人  他的国  多子多福[清穿]  打完这仗我就回老家结婚  长安乱  [综漫]纲吉表示很赞  贺岁书  海洋之火  八零小悍媳:吻安,高冷机长  将夜  我的龙  吃掉不开心  永夜君王  浪子回头不稀罕  快穿之科举文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