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51章

至于佛家的修道路线也很多,通常所知的都教人要空、放下,不要妄想,它和道家的清静、无为有相通之处。

清静、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去想,但是如果你静坐,心里想:&ldo;我绝不乱想&rdo;,那你早就又落入那&ldo;想不要想&rdo;的想里去了。

&ldo;道&rdo;,本来自然生生不息在动,而你硬要千方百计不让它动,那岂不是道法大不自然了吗?不自然行吗?其实修道打坐,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你只须让一切自然地任远流行,它就是自然的静,不假造作,自由自在,那就对了,又何必头上安头,作茧自缚呢?

自老子之后,到了东汉时期,道家出现了魏伯阳真人作的《参同契》这部名著,素来被称为是千古丹经的鼻祖,学道家神仙长生不老之术的,非要仔细研究这部书不可,但其中所阐述的修道原理和方法,重点仍然在于老子的&ldo;道法自然&rdo;。

那么,怎么又叫做《参同契》呢?因为修炼神仙长生不老的方法,与老庄、周易、丹法,三样的原理完全相同的。

所以必须参合研究,而将其中的道理相互贯通、彼此发明,故叫《参同契》。

&ldo;契&rdo;是指书契一样,可以核对得丝毫都无差错。

中国古代订契约,是在一块竹简刻上一式二份的标记和约定的条文,然后剖析成两片,中间分际接合处,彼此丝丝入扣,可为日后印证真假之辨的,便名曰&ldo;契&rdo;。

《参同契》所论述的修道原理和过程,相当复杂、奥妙,但其根本所在,仍然不外乎&ldo;道法自然&rdo;的大法则。

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天地,在这个宇宙天地里,气机如何运行,血液如何流通,一切均有固定不易的法则,分秒不能勉强,不可勉强,不必勉强,假使真懂了这种道理,自己便会明白怎么来修道摄生养命,但是总归结的道理,不外老子的&ldo;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do;。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一肩挑尽古今愁

由上章的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和四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跟着而来,就有本章人法地的引申说明,即所谓&ldo;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rdo;。

重和轻,静和躁,都是相对两种现象。

重和轻,是物理现象的相对。

静和躁,是生态现象的相对。

但从原文文字上看来,老子上侧重&ldo;重&rdo;和&ldo;静&rdo;的重要,只偏向一头,而舍置它相互影响的关系。

正如我们现代,有了科学知识以后,知道物质的重量,是受万有引力‐‐地心吸力的作用而来。

倘使物质脱离了地心吸力,在太空中,便会失去重心的作用,都是飘浮自在,轻便悠游的。

我们人生的肉体生命,也是如此。

所以心思高飞远举,但肉体的生命,脱离不了万有引力的作用,仍在原地不动,即使尽量锻练体能,也只有相当的限度,不能达到想象的自由。

道家的学术,也早已知道这个原则,因此,才产生对生命功能超越物质世界的方术,所谓神仙丹道之学。

修炼丹道的方法,首先是从习静着手,久久习静而舍离后天躁动的习性,也正是从《老子》第十六章所说:&ldo;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哥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rdo;的原理而来。

如此习静修炼,锻炼精神和肉体,互相合一而归于至静之极的不动之动,便可达到神仙&ldo;冲举&rdo;的成果。

这便是中国神仙方伎学术的根据。

老子,当然与神仙丹道不能脱离关系。

&ldo;冲举&rdo;,便是后世学仙者所期望能修到&ldo;白日飞升&rdo;的古文辞之简称。

相邻小说
顶流他姨是混血小饕餮  犬夜叉之哥哥,哥哥  伪装  掉马后我被徒弟拿捏了  玉垒浮云  西窗竹  明朝五好家庭2  迎春花  穿越之夫郎为上  (陆花同人)灯花百千盏  穿成男主前女友[穿书]  全球天灾:我银行卡里还有一百亿  李鸿章传  师尊,这次我只要你  为你上瘾  我的帝王生涯  我老公到底是什么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  [综]反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