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91章

易先生讲三顾茅庐,他提到了魏略和三国志,出师表中的不同记载。

魏略中讲是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席上未受重视,于是散席后劝谏用牦牛尾巴编帽子&ldo;聊以忘忧&rdo;的刘备,并献上了和谐外来人口的好计策。

而三国志,出师表都很清楚地说明是刘备三顾,才得诸葛亮相助的。

谁是正确的呢?

易中天先生一方面从历史学角度推定三顾茅庐的确是可靠的,另一方面也没有完全否定魏略的记载。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猜想,两件事可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可能历史上是孔明曾经先去见过刘备,并献过策,不过当时并未停留在刘备幕府中。

但是刘备此后意识到了诸葛亮的才能,于是三顾茅庐,请出他为自己做事。

易先生并抛开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说&ldo;凡三顾,乃见&rdo;的说法,猜想这个三顾,应该不是去了三回才见面,而是多次都见到了,经过几次交谈后,孔明才正式加盟。

仅仅是一个猜想,听听就可以吧?

应该说,易中天先生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一个猜想的背后,有的是文章。

听他的讲述,总感到易先生脑袋后面有条狐狸尾巴甩来甩去的。

易先生和老萨不同,我写东西,常常是有五分写到十分。

没办法,知识面的限制如此,而易先生,我觉得他讲课,大约应该是有十分只讲一二分的,求的是一个有把握。

有那么严重么?呵呵,看看这段分析猜想,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一些易先生没说出来的东西,如果有认识易先生的,可以和他核实一下,看老萨猜的是否准确。

不对也没关系,易先生又不是彩票,猜得对不对,都不会有人挂彩的。

比如,尽管相信三顾茅庐的真实性,易先生为何还会保留对魏略记载内容的可信看法呢,是因为它对细节的描写太象真的么?还是觉得逻辑上孔明作为荆州名士,参加刘备刚到荆州时期的招待会符合常理?我猜,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罗贯中。

因为罗贯中曾经在三国演义里面采用过这个情节,只不过把时间换到了孔明出山以后,和三顾茅庐没有冲突。

罗贯中写的不是小说么?易先生会当回事儿么?

我认为易先生恰恰会把罗贯中利用这段史料很当回事。

原因是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个小小的毛病。

大家都知道罗贯中的观点是尊刘抑曹,所以刘备集团的很多出色事迹,其实根本不存在,是罗贯中安上的。

比如关公斩华雄,孔明草船借箭,诸葛亮空城计等等,都是如此。

然而,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这些事迹尽管不是刘备集团的,却的确是当时的史实,只不过主角另有其人,比如关东联军的确杀死了华雄,不过下手的是孙坚,草船借箭的确发生过,在船上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空城计,则是魏延的杰作。

利用并裁剪真实史料,使它适合自己的中心思想,是老罗的拿手好戏–仔细看三国演义会发现他习惯使用&ldo;真实的史料&rdo;来裁剪,而很少生搬硬造。

那么,易先生看到这部分时候肯定会琢磨–怎么看着眼熟呢?和空城计,草船借箭写法上一个调调阿。

把魏略这段史料改头换面,很符合罗贯中的一贯风格。

说明罗贯中对这段史料,也是持较为信任的态度的,至少是把它作为真实的史料来看待的。

相邻小说
第一宠婚:总裁,别太坏  春潮带雨  新宠  挽梦朽歌  虚诚  有故事的男同学  三更听尸  情非得已:顾少追妻路漫漫  我就是看上你了  惶惑众生  疾恶如仇桃花剑  饕餮盛宴  快穿寻  当前男友成了我的黑粉  宋朝小食店  西游之大娱乐家  吕氏天下  朕的后宫竟被穿成了筛子  不驯之敌  养狐为妃:皇叔太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