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7章

世族经济归根到底是权贵经济,由权牟利,是最快捷的致富途径,因此,在这种社会形态之下,&ldo;导致中国历史上前所罕见的官商勾结与官僚资本&rdo;。

77而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及财富聚集在少数家族的手中,又会造成严重的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

在这个意义上,由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历史的事实证明,缺乏集权的地方分裂或自治模式,同样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及物质文明发展的经济制度。

与中央集权相比,分权自治所可能‐‐或者说必然带来的战争等暴力威胁,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在这样的逻辑下,中国的国家治理深深地陷入集权与分权的两难境地。

&ldo;桃花源记&rdo;的经济学诠释

公元184年,河北爆发黄巾军起义,继而引发公元189年的&ldo;董卓之乱&rdo;,从这一时间开始,到公元589年的整整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混乱和分裂时期,是为三国、魏晋南北朝。

这数百年间,出现了两大极致景象,一是国民思想的大解放,二是工商经济的大倒退。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思想大解放时期,一是春秋战国,二是魏晋南北朝,三是20世纪初的民国初期,其共同的特征是,全数出现在中央集权瓦解或丧失的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思想禁锢被打开,各民族互相交融,呈现奇葩争艳的绚烂景象,出现了难以计数的军事家、绘画家、文学家、宗教家。

与思想解放同时发生的是经济的惊人大倒退。

自战国之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渐让位于商品经济,到了西汉,商贸越来越发达,职业分工趋于专业。

然而东汉末年以降,一切工商秩序被践踏破坏,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货币无法正常发行。

董卓之后&ldo;钱货不行&rdo;,老百姓以谷物和布帛为货币,市场机能严重退化。

二是地方割据,坞堡林立,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遭到破坏。

据邹纪万在《魏晋南北朝史》一书中的统计,永嘉之乱后,坞堡组织发展至高峰,譬如魏郡、汲郡、顿丘有五十余,冀州有百余,雁门、太原等地有三百余,关中地区最多,有三千余,各地豪强纷纷结坞自保。

78三是城市文明屡兴屡毁。

以洛阳为例,三百多年间六兴六毁,繁荣转眼成空,与洛阳齐名的长安至少遭过四次大劫,而南方的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则三次被夷为平地。

更为惊心的是人口的锐减。

东汉末期的公元157年,全国已有人口7200万,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时竟锐减至2400万,只剩下三分之一。

到公元300年,人口好不容易恢复到3380万,可是&ldo;八王之乱&rdo;爆发后,人口死亡过半,西晋南迁时,汉族人口甚至已不到1500万。

翻开这段史书,到处是残酷杀伐、屠城流血、阴谋政变。

长期的分裂战乱,在中华民族的国民记忆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而根植下两个传统价值观:其一,&ldo;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rdo;,在政治上,呼唤大一统的独裁和集权统治;其二,在经济上,向往避世无争的小农社会。

这是两个看上去似有矛盾的诉求,最终却在明清两朝得以&ldo;完美&rdo;实现。

东晋文人陶渊明曾写《桃花源记》,讲一个武陵渔民误入桃花源,此地与外世完全隔绝,阡陌交错,鸡犬相闻,居民甚至&ldo;不知有汉,无论魏晋&rdo;。

渔民告知外部世界发生的战乱,&ldo;皆叹惋&rdo;。

这篇散文写得十分优美,被列入后代的每一种教科书中,几乎人人读过,并以之为最理想的社会形态。

不过,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诠释,结论却大有不同:桃花源村小民寡,是一个没有工商产业的农耕社会,物质条件非常贫瘠,而且,与外界没有任何的交通、资讯以及商品流通往来,因而,经济和文化发展彻底停滞。

陶渊明没有记载桃花源中是否有盐井,如果没有,则必须求诸外世,否则从生活饮食上无法解释。

因此,对桃花源的向往,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上的&ldo;返祖&rdo;现象,若国民经济退回到桃花源的状态,则无疑是一次难以置信的反动,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消极放弃。

相邻小说
阿瞒出道  大天师  王妃是个交换生  裂舌  天依大唐  快穿之推倒神  论习惯对颜值的影响  殊玉  [微微一笑很倾城同人]二喜之喜  花开同赏  半面江湖  绝梦谣  天剑御道  美女总裁的神级兵王  [综名著]神明为她加冕  [红楼]世界改造计划  男友又又又死了  与鬼为妻  爷在江湖飘  九重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