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5章

对于&ldo;企业主体改革派&rdo;的意见,吴敬琏认为,单搞企业改革,无论什么方案,都是不足够的,因为&ldo;如果企业不是在竞争性市场的约束下进行经营活动,没有竞争压力,无论建立怎样的产权制度,企业都不可能真正具有活力&rdo;。

相反,厉以宁则对&ldo;整体协调改革派&rdo;表达了鲜明的反对立场。

就在吴敬琏递交了配套改革方案不久后的1986年5月,他面对上千名听众和众多媒体记者说:&ldo;中国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而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则必须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

&rdo;184

面对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改革意见,中央决策层表现得摇摆不定。

185厉以宁被要求先在重庆、苏南和上海进行股份制试点的实验,而吴敬琏的方案在6月份的国务院会议上先被肯定,后遭搁置。

两大改革流派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这场论战,在改革史上影响深远。

中国的经济改革如同一盘不得悔棋的棋局,谁也无法回到过去再次复盘,甚至,在后来的时间段里,即便再重新找回当年的思想,也因时空的斗转、条件的变幻、民众预期的不同而失去了现实的意义。

他们的方案可能都是走得通的。

如果按厉以宁的思路坚决地走下去,企业主体在产权意义上被彻底解放出来之后,自然会对政策环境产生巨大的变革冲击,宏观经济的市场化任务很可能因此完成。

而如果按吴敬琏的思路坚决地走下去,通过行政性集权的方式推进宏观环境的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造,经济改革的任务也很可能因此完成。

他们的方案也可能都是走不通的。

因为,吴敬琏、厉以宁基本上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内思考出路,而波兰人布鲁斯早在1979年就告诫过中国的同行们: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条件,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措施,才能保证不再回到旧轨道上去。

归根结底,改革是政治和社会问题。

物价闯关:转折点上的&ldo;意外失利&rdo;

在1988年秋冬之际,中国的经济改革遭遇一次意外的重大失利,它可以被看成是本轮经济运动的一个分水岭式的事件。

在经历了十年的复苏性成长后,中国经济出现了周期性的波动,随着轻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民间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更趋紧张,全国物价出现失控式的上涨。

与此同时,价格双轨制的弊端彻底暴露,非法倒卖物资的活动猖獗,国有企业的承包制改革始终未见大成效,亏损补贴和物价补贴相当于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企业经营困难,财政负担加重。

为了摆脱窘境,中央又被迫增发货币,从而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的势头。

在险象环生之际,决策层接受吴敬琏等人&ldo;管住货币、放开物价&rdo;的意见,决意冒险&ldo;闯关&rdo;,让物价迅速地进入市场调节的轨道之中。

&ldo;物价闯关&rdo;被认为是中国告别命令型计划经济的关键性一役,若此战成功,则意味着国家把定价权还给了市场,随着价格管制的彻底解体,计划经济体制将无凭借之地。

从更广泛的范畴来看,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这时起步,1988年6月1日,国务院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布&ldo;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rdo;。

民主选举的火苗在最基层的农村点燃,在很多人士的规划中,若农村民主选举初见成效,则可由下而上,更进一局。

放眼1988年的世界,我们还可以看到,经济及政治上的&ldo;闯关&rdo;并不仅仅发生于中国。

在社会主义阵营,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展开了广泛的政治和经济变革,而在东欧地区则爆发了此起彼伏的自由化运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

在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地区,蒋经国于1986年年底宣布开放党禁和报禁,国民党即将告别独裁年代。

在这样的宏观视野中,我们不难掂量出&ldo;物价闯关&rdo;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意义‐‐尽管当时的决策者并未有如此纵深的意识。

相邻小说
绝梦谣  裂舌  阿瞒出道  [红楼]世界改造计划  快穿之推倒神  半面江湖  殊玉  论习惯对颜值的影响  与鬼为妻  [综名著]神明为她加冕  大天师  花开同赏  王妃是个交换生  爷在江湖飘  [微微一笑很倾城同人]二喜之喜  男友又又又死了  天剑御道  九重春色  天依大唐  美女总裁的神级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