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4章

《金光大道》剧组唐山落难记(2)

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出版社:团结出版社驱车沿途,处处看到的是地震后废墟成片的残破景象和一批批被运往各地医院的伤员,大家的心情像坠了铅块似的沉重。

到了北京,满街都是站在雨中或躲避在简易的塑料棚中不敢进屋的人,原本宽广的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上遍布着形色各异的塑料防震棚。

鲜鱼口胡同的戏显然是无法拍了,回长春是惟一的选择,可由于地震,当时已没有火车直达长春(开往长春的车次已经取消),最远的目的地是沈阳,于是大家张罗着购买去沈阳的火车票。

但买到车票谈何容易!

当时因为害怕地震,人们纷纷涌向意念中比较&ldo;安全&rdo;的外地躲避随时可能&ldo;光顾&rdo;的地震,买到火车票,特别是买到整个剧组需要的多张火车票,真比用钱买到北京粮票、全国粮票还难。

在等票的日子里,由于房屋内不容许住人,又没有多余的避难所可安置,摄制组的演职人员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马路沿儿上,暴露在同样整天在室外活动的男女老幼的目光之下,成了被围观的对象。

&ldo;咳,那不是高大泉吗?瞅见演张金发的了吗?怎么没见冯少怀……&rdo;人们兴致勃勃地品头论足,议论不休。

对住在地震棚中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市民来说,此时&ldo;追星&rdo;是莫大的乐趣和刺激。

市民们那热情高涨、无休无止的围观,搞得张国民和剧组的人简直快要崩溃了,买上火车票更成为他们逃脱这种狼狈不堪的境遇的惟一途径。

费尽了周折,几天之后才好不容易买到了去沈阳的车票。

在人摞人的拥挤中,张国民和剧组的几个身强力壮的&ldo;骨干&rdo;在火车站台上跑前跑后,终于把全剧组的人都塞上了列车,他自己却再没有挤进车门的可能了。

开车的铃声响了,眼见着火车鸣着长笛已徐徐启动,可把被剩在站台上的张国民急坏了,列车上有他的剧组,更何况,还有一位七旬老人带着几岁的小孙子‐‐那是一位朋友的母亲和儿子,随剧组去东北老家亲友家避难。

启程前,朋友特地托付张国民一路上帮助照应他的老母和儿子,可现在自己上不去车,这可怎么办?正在张国民心急火燎又万般无奈的时候,他那张&ldo;明星脸&rdo;为他救了急。

一位特熟悉、特崇拜高大泉的年轻女列车员违反常规,将由她控制的一个车门打开,招呼着张国民快上车,张国民迅即一个箭步蹿上已经开始加速的火车。

由于穿行于地震重灾区的铁路已遭到严重破坏,火车只能绕道而行,车速缓慢得像在爬行,且时常临时停车。

三伏天,车厢里又没有任何降温设备,人贴人、人挤人,比在蒸笼里还难挨,年轻力壮的都受不了,更何况老人、孩子。

想到朋友的母亲已70高龄,孩子才几岁,万一在路途中有个闪失就麻烦了。

于是,张国民想方设法找到列车长,还是凭着自己家喻户晓的&ldo;社会影响力&rdo;,终于费尽周折将老人和孩子安置在条件相对宽松得多的卧铺车厢。

近20小时的路程,张国民和剧组的其他同事则是一路站到了沈阳。

火车到达沈阳已将近傍晚时分,市内的旅馆早已旅客爆满‐‐被蜂拥而至的震区灾民和附近省区闻讯自己居住地近期&ldo;还有大震&rdo;而跑出来避难的人所占据。

晚上八九点钟了,疲惫不堪的《金光大道》剧组一行人马却还在街上转悠。

总不能露宿街头,最后,不知谁出了个主意‐‐住澡堂,休息的同时还能洗个痛快澡。

澡堂虽然有接纳能力,但条件远非大家想像的那么舒适。

更让张国民等人防不胜防的是,在澡堂里他们再次遭遇到被公众围观的情境。

都临近晚上11点钟了,热情的观众还不肯离去。

演员马精武用几乎是带着哭腔的声音恳求道:&ldo;老乡们,老乡亲们呐,求求大家快去睡觉吧,也请体谅体谅我们……&rdo;看来,澡堂依旧不能久留,全剧组人员尽其所能调动有可能&ldo;好使&rdo;的一切&ldo;关系&rdo;,才寻到火车票,落荒般地回到长春。

因发生地震,北京的外景戏一时无法拍,只好先在长影厂里拍内景戏。

待内景戏拍完,震情已逐渐平稳下来。

当剧组再次赴北京拍外景戏时,已是当年的11月中旬。

11月15日那天,依旧是在北京的鲜鱼口,实拍外景戏。

初冬的北京已寒风刺骨,可按影片的内容要求,拍的却是夏天的景致,拍戏时演员必须穿单衣不说,还得吃冰棍‐‐以压住戏中人物说话时口中冒出的哈气,避免露出破绽。

相邻小说
报告文学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西门水浒  走进暴风雨  江山又小雪  三寸金莲  八十年代带崽日常  铺花的岐路  雾中人  炮打双灯  魔尊为何如此妖艳  [咒回同人]被四个男人渣过后  欺上  俗世奇人  神鞭  斗寒图  一百个人的十年  [综漫]神助攻荒霸吐  空间农女种田记  史上最强召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