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章

从1653年到1658年,克伦威尔使用护国主的头衔统治着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在这5年期间,他在不列颠建成了大体完好的政体和井然有序的行政机构。

他改善了粗暴的法律,扶持文化教育。

他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犹太人再来英格兰定居,在那里实行他们自己的宗教(他们在三个多世纪以前被国王爱德华一世驱逐出境)。

克伦威尔推行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

他于1658年因患疟疾在伦敦去世。

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iddot;克伦威尔继承了父位,但是他统治的时间极为短暂。

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王位。

奥利弗&iddot;克伦威尔的遗体被掘出来吊在绞刑架上。

这种报复的行径并不能掩盖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斗争已经失败的事实。

查理二世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不想同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相抗衡。

当他的继承人詹姆斯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主义时,顷刻间就被1688年的不流血革命给废除了王位。

革命的结果与克伦威尔1640年的期望恰好相同‐‐一种君主立宪制,国王明确地服从议会,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自从克伦威尔去世以来,他的品格成为了人们争论不休的对象。

许多评论家指责他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大多数人却认为,虽然克伦威尔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不得不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对民主政体的献身精神是十分真诚的。

据人们评述说,他从不偏激,从未曾接受王位和建立永久性的独裁统治。

如同美利坚的形成归功于哲学家洛克一样,克伦威尔是英国民主制的奠基人。

克伦威尔是一个实干家,洛克则是一个思想家。

按当时的状况来看,即使没有洛克,与之近似的政治思想也会有人提出来。

但是假如没有克伦威尔,议会很可能在英国内战中失败。

俄国之父彼得一世

1697年,荷兰滨海城市萨尔丹。

这个荷兰著名的造船业中心来了一个俄罗斯大使团。

说来奇怪,这个使团从事的外交活动十分有限,却总是前往造船厂不厌其烦地打听造船的问题。

使团中的一个20多岁的高个子青年,索性住进了一个铁匠的小屋,在造船厂的木工间当了一名普通木匠。

这位青年身体强壮,臂力过人,干起活来十分卖力,休息时总是向老师傅请教各种造船技术,并且不时作着记录。

造船厂的荷兰工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于是更加注意观察这位俄国青年。

他自称米哈依洛夫,职业是水手,在使团里当一名下士随员。

每当他写信回国时,总要盖上一个图章,上面刻的是&ldo;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rdo;。

更令人费解的是,俄国使团的官员经常来看望这个随员,态度毕恭毕敬,而这个随员同官员们讲话时,态度竟那样地随便。

荷兰工人不禁私下议论,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俄国沙皇,史称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5月,他的童年带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

1682年,经过一场复杂的宫廷政变,10岁的彼得和同父异母的兄弟伊凡被同立为沙皇,但宫廷大权很快落入了彼得能干的异母姐姐索菲亚的手中。

彼得和母亲被迫隐居到莫斯科近郊,过起&ldo;体面的&rdo;流放生活,无权过问政事。

彼得自幼同使馆区的外国人来往密切,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

同时,他又酷爱军事游戏,终日同伙伴们在一起,生活在军事操练之中。

他同伙伴们为了便于操练,建立了两个童子军团,一个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一个叫谢苗诺夫斯基兵团。

随着彼得和同伴们年龄的增长,童子军团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

相邻小说
混迹在新明朝  焚心以火  异端的权利  超品神农  破棍儿配破碗儿  华盖集续编  乱世生存攻略  玉堂金门  听说将军惧内  神老乡  最强军火之王  重生之妙笔生花  穿书:病娇孽徒为我黑化成狂  鬼雄都市  醉爱桥头桔梗花开  硬核玩家  我写恐怖小说这些年  老大的他  清宫答应  超维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