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4章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断投生。

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

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

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

因此,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柏拉图认识的公式。

他还认为,这种回忆的本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

因此,他肯定地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

这种所谓&ldo;哲学王&rdo;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他认为,国家就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就是缩小了的国家。

人有三种品德:智慧、勇敢和节制。

国家也应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统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

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

他认为这三个等级就如同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就达到了正义,就犹如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邦,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

他认为:理想的国家纵然还不能真实存在,但它却是唯一真实的国家,现存各类国家都应向它看齐,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应争取相似。

这就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国家所持的态度。

柏拉图在文艺、美学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论主张。

他的&ldo;对话&rdo;妙趣横生、想象丰富,依此他完全有资格被列入古代文学大师之列。

然而,他却起劲地贬低和非难文学家及诗人,他认为,一切文艺家的作品,归根结底是模仿别人的仿制品。

最博学的人亚里士多德

在两千多年前雅典城外的一所学院里,经常有位身穿长袍的学者,带领着一群弟子,在浓阴覆盖的大道上漫步。

他踱着方步,边走边讲;学生们也踱着方步,跟着老师亦步亦趋,静静地听着,默默地思考着,有时又会跑到前面拦住老师,和老师进行热烈的辩论。

他们的神情是那么的逍遥自在,以致当时有许多人称他们为逍遥学派。

这位学者就是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代西方世界最博学的人。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阿明塔二世的御医,亚里士多德也经常出入于马其顿王室。

17岁时去了雅典的柏拉图学园,成为柏拉图的学生,学习达12年之久。

后来又担任学园的教师,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死后,才离开那里,到小亚细亚一带讲学。

公元前343年,他与国王的养女皮蒂亚斯结婚,并被聘为马其顿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这以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里克昂附近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教育和科研活动。

而后12年中,他把学院建成当时探讨各门类问题特别是生物学和历史学方面问题的中心。

而他自己的大部分著作,也是在学院中完成的。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就反叛起来了,并且攻击亚历山大的朋友,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

亚里士多德被判以不敬神的罪。

但是他不像苏格拉底,他迁到了雅典以北的哈尔基斯,以避免受刑。

第二年(公元前322年)他就死去了。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

相邻小说
穿书:病娇孽徒为我黑化成狂  鬼雄都市  华盖集续编  混迹在新明朝  超维短视频  硬核玩家  最强军火之王  焚心以火  听说将军惧内  玉堂金门  重生之妙笔生花  破棍儿配破碗儿  乱世生存攻略  异端的权利  超品神农  清宫答应  老大的他  我写恐怖小说这些年  醉爱桥头桔梗花开  神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