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2章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发表狭义相对论。

1933年因受德国纳粹反犹太主义狂潮迫害而离开祖国,迁居美国。

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从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自然科学正面临着重大的突破。

正是在这个时期,年轻的爱因斯坦以旧科学理论&ldo;叛逆者&rdo;的姿态,登上了自然科学舞台。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

这个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后来的狭义相对论。

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

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

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

视野扩大了,原来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

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

爱因斯坦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没有停顿。

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

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

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ldo;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rdo;。

他把自己的&ldo;钻头&rdo;,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

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

可是他认为,&ldo;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

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

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lso;此路不通&rso;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

那种证明&lso;此路不通&rso;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

&rdo;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ldo;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

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rdo;

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

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

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

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

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

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

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

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

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ldo;罗素‐爱因斯坦宣言&rdo;,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主张禁用核武器,反对核军备竞赛,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全文完)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做任何负责,版权归原文作者!如侵权,请邮件联系。

相邻小说
最强军火之王  鬼雄都市  破棍儿配破碗儿  混迹在新明朝  穿书:病娇孽徒为我黑化成狂  玉堂金门  华盖集续编  超维短视频  清宫答应  重生之妙笔生花  超品神农  神老乡  我写恐怖小说这些年  醉爱桥头桔梗花开  异端的权利  老大的他  听说将军惧内  乱世生存攻略  焚心以火  硬核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