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8章

四历来,中国人对逢&ldo;五&rdo;、逢&ldo;十&rdo;格外看重。

1991年系唐山地震15周年,中共唐山市委机关报‐‐《唐山劳动日报》适时开辟纪念专栏。

我写了《新唐山城市建设之最》,记述唐山重建的&ldo;先河&rdo;工程。

其中写道:&ldo;震后我市最早建设的住宅小区是河北1号小区,于1978年下半年动工兴建。

&rdo;

在开工之前,那里是李各庄一片碧绿的菜地。

听说马上搞建设,农民们用颤抖的手起了菜,腾出了重建家园的场地。

这,便是唐山重建&ldo;先外围、后中心&rdo;的第一站;这,便是创造世界奇迹的开始啊!

当时,整个市区被废墟所覆盖,市区建设无从下手,必须走&ldo;农村包围城市&rdo;的道路:先从外围建一些,再把市区的&ldo;面&rdo;倒出来,才能在失去家园的地方重建家园。

岁月流过,我们依然记得(3)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新唐山&ldo;坐标&rdo;的确立,是曾经有过一番&ldo;斗争&rdo;的。

唐山,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百万人口、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近1、拥有千万平方米建筑的城市,瞬间化为一座废墟,变成了几乎没有一笔一划的&ldo;白纸&rdo;。

那么,新唐山的&ldo;坐标&rdo;如何确定呢?当时,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其一,异地建设。

就是放弃原有的城市,放弃唐山。

其二,原地建设。

就是立足唐山,以唐山市区为基础进行建设。

两者各陈其理,两种设想各有利弊。

前者的考虑,的确不无道理:市区地下那条毒蛇般的断裂带,不知何时还会引发大地震。

倘若原地重建,清墟和搬迁也费工费时费钱呀。

倘若把那些企业、事业单位分散到各县,不是可以武装和发展各县的经济吗?后者的理由,自然也相当充分: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原地重建利于保持其历史特色。

原地重建尚可减少征地、迁移的巨额投资,节约土地。

还有一点呢,就是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新唐山&ldo;坐标&rdo;确立之后,应把什么作为施工的重点呢?施工的第一步应从哪里走呢?1978年上半年,在重建准备的开始阶段,问题很自然地提了出来。

曾有一种想法,首先搞两条街道‐‐新华道和建设路的建设,尽快在两条主要街道两旁,矗立起一些大型公建项目。

这样,可以尽快让世人看到重建的壮观场面。

当时,这两条路两旁有4675间简易房,住着2300多户居民,短时间无法完成搬迁。

况且,投入大量设计、施工力量搞公建,居民住宅怎么能大面积开工呢?

还是让我们把思绪牵到河北1号小区吧。

当我把唐山重建研究作为一种责任时,我如痴如醉地翻阅各种资料,因而深感这&ldo;第一小区&rdo;功勋巨大。

在一个金灿灿的星期天,我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小区,悉心感受它的深刻内涵。

河北1号小区‐‐河北里,确切的建设时间为1978年9月10日。

它坐落在市区的北部,就是现在属于路北区的地方。

资料告诉我,小区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88栋&ldo;内浇外挂&rdo;结构楼房。

施工者:唐山地区建筑工程公司。

相邻小说
三寸金莲  雾中人  江山又小雪  [咒回同人]被四个男人渣过后  西门水浒  八十年代带崽日常  走进暴风雨  魔尊为何如此妖艳  史上最强召唤生物  斗寒图  铺花的岐路  欺上  炮打双灯  空间农女种田记  神鞭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综漫]神助攻荒霸吐  报告文学  一百个人的十年  俗世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