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89章

以上用的语言不是很准确,但确实是我的心里话。

作为地震战线的一名老兵,衷心希望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反思所沉积下来的认识,能牢牢地为后来者接受。

因为在这些认识里,饱含着60年代的艰辛和70年代的血泪。

到了80年代,也只有到了80年代,国内外出现有利的环境条件,才能做出这样有价值的总结和认识。

未来的路很长。

1988年云南澜沧‐耿玛地震,作为20世纪80年代地震活动和地震工作结束的标志,在历史上画上了一个句号。

客观地说,这个地震并不能完全标志一个新的地震活动期的到来,因为2001年青海、西藏、新疆交界处发生的昆仑山81级地震,可能更具有划分中国地震活动期的标志性特征。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75级海底大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备受社会关注。

实际上,若从更长时间全球地震活动的角度思考,这次地震事件更应引起中国地震界的关注。

每当我们翻阅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的这两次大地震‐‐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总有说不尽的体会和收获,也总留有不少解不开的谜团和疑惑。

高山仰止,瀚海俯臣。

这就是历史,一部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赋予人类的魅力和价值。

&ldo;应急避险&rdo;的昨天和今天(1)连载: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冯骥才,陈建功等出版社:团结出版社修济刚1976年夏天北京那段抗震救灾的经历,使&ldo;群众紧急疏散&rdo;、&ldo;紧急避险&rdo;、&ldo;防震棚&rdo;、&ldo;抗震救灾&rdo;这些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震波袭来,北京陷入恐慌和救灾1976年的夏天,唐山78级大地震波及北京。

当时的感觉,像是在一艘巨轮上,感受到缓缓的晃动。

我被惊醒了,房间里不用开灯,什么都可以看清楚,听得到房屋的木檩和椽子榫接部位拉抻的&ldo;咔、咔&rdo;声,我注意着屋里房顶各处的动静,这声音使我想到,再晃一会儿房子就会被拉散了。

还好,晃动停止了,我这才走出屋子到院子里来。

我住的这个院子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一个胡同里,这时候,院子和胡同里已经都是衣衫不整匆忙跑出户外的人群了。

7月28日当天的傍晚,又一次强烈的地震袭来,整个院子和四周的房屋都在同步地摇摆晃动,院子比较小,加上各家搭建的厨房、小屋什么的,我担心如果房屋倒下来,哪怕是站在院子的正中间,也难逃被砸的危险,只好听天由命。

还好,这是唐山78级地震的强余震,震动逐渐平息下来,房屋都没倒塌,仅有一些损坏。

过后的几天,北京市陷入了地震后的恐慌和救灾的活动中,王府井百货大楼被震掉了一个角,北京展览馆的尖顶的红星也甩了下来,大量的老房、旧房倒塌或破损,北京市全市都在&ldo;抗震救灾&rdo;。

当时,我正在西城区一所中学里当教师和团委书记,一些学生团员和干部组织起来到街道帮助维修房屋,学校的操场也成为了附近居民的&ldo;避险场地&rdo;。

我担任学校内避险营地的总指挥。

此时,北京市的几乎所有居民都在露宿街头,几乎市内所有的空地,都搭满了各式各样的帐篷。

地震后,天气酷热,又接连下大暴雨,给户外住宿的居民们带来很大的困难。

&ldo;防震棚&rdo;,那个夏天的独特景观我工作所在学校的操场在地震后成了理所当然的避难场所。

附近的居民涌进学校,用各种材料搭建五颜六色的地震棚。

学校操场堆放的一些拆下来的木料,都被居民们充分利用起来,家家户户各显其能,一般的是从家里搬来木床,四周围捆上木棍、竹竿,再绷上塑料布,然后把两张床中间空出一块地来,就围成了一个小小空间。

相邻小说
欺上  史上最强召唤生物  一百个人的十年  斗寒图  铺花的岐路  [综漫]神助攻荒霸吐  魔尊为何如此妖艳  走进暴风雨  三寸金莲  俗世奇人  雾中人  炮打双灯  [咒回同人]被四个男人渣过后  空间农女种田记  江山又小雪  军师之我是三国庞士元  八十年代带崽日常  西门水浒  报告文学  神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