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1章

炸果子盗宝  天津有个地方叫“铃铛阁”

,地处天津市的红桥区。

据历史记载,铃铛阁始建于明代,阁楼顶部的屋脊系挂着百余个铜铃,故名“铃铛阁”

,每当风动铜铃,便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当声,这声音能传遍四面城。

  清朝末年,有个外地来的男子,年纪四十岁上下,终日无所事事,混迹于各个古玩商铺之间,想象着某日若能逮着个不打眼的好物件,低价买了来,高价卖了去,赚些银两,便可衣食无忧一阵子了。

但是他在行市中转悠了些时日,也一直没有淘换到个中意的物件。

  这日,他走在大街上时,无意间抬头看见了这阁楼上的铃铛,便心发歹念,琢磨着这铃铛阁乃明代始建,那上面的铃铛也必定为前朝之物,应该价格不菲。

如能卸下来卖了,换成真金白银,也能逍遥快活些日子了。

碍于地处街心闹市,周围眼目众多,没法直接下手,于是此人心生一计,凑了凑手中的现钱,着手准备起来。

  转天,这男子拿着面和油,又买了些木架、锅灶、炭火之类的东西,在阁楼下摆了个炸果子卖早点的摊子,北京是叫油条,天津管这叫“炸果子”

他终日在此叫卖,不管有没有主顾,总是要炸一大堆果子,刮风下雨的日子则歇业不出。

时间一长,炸果子时所散发出的油烟随气流向上飘浮,阁楼上的铃铛表面便蒙了一层油泥,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油,反正暗黄色的油渍足有半指来厚。

  自此,铃铛间相互碰撞的声音变得沉闷,少了那股子悦耳动听的脆生劲儿,谁听了谁都别扭,纷纷责怪那炸果子的人,都说这人太不像话了,炸的果子赛过铁条,卖不出去,还把周围熏得都是油烟。

当时还没有综合执法,无照经营也没人管理,大伙只能是口头上谴责。

  那人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自愿找到铃铛阁附近居民,他以清理油污为名,在众人监督下上了阁楼,使出“狸猫换太子”

的手段,把沾满油渍的铃铛拆卸下来逐个擦拭,又将擦好的铃铛重新挂回原位。

其实换上的铃铛,全是事先准备好的便宜货,他晚上悄悄将真铃铛擦洗干净,连夜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

打那开始,换上去的假铃铛就再也没响过,人们方才醒悟过来:“这是憋宝的贼人,把天津卫的宝贝给憋走了。”

  铃铛阁的铃铛没了,空剩个楼名,解放后改成铃铛阁中学,据说八九十年代翻修操场的时侯,还从地底下刨出过驮碑的赑屃(bixi)。

无锡太爷  清朝嘉庆年间,齐白石的老家湖南湘潭有一位怪人。

这个人姓张,最初是无锡的一个知县,故此被称为无锡张太爷。

由于他做人正派,刚直不阿,又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办事勤勉认真,逐步升迁一直官至大理寺卿。

后来为了一个平民百姓出头得罪了某位王爷,因为他不肯向权贵妥协,索性卷着铺盖卷回老家卖菜了。

  张太爷眼里不揉沙子,他在无锡做县太爷的时候,脾气就是出了名的不好,有一次上级大官在府中请客,邀来各级领导一同就座。

并请来了一个在当时红得发紫的女戏子唱戏助兴。

席间在座的各个要员为了给这个大官捧场,纷纷掏出红包赠与那戏子。

那戏子唱罢,下台卸妆之后,马上出来向诸位要员敬酒表示感谢。

敬酒之时,大伙都夸奖戏子唱得好。

一路下来,唯独敬到张太爷跟前,他捋了捋胡子说道:“我看不惯你这副模样,你不如去找个大花面来敬酒,看我连干他三杯。”

张老爷的话,把在座的各个要员都吓了一跳,那位请客的大官也感觉面子挂不住了,脸拉得老长,但他还以为张老爷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朝中有更大的势力撑腰,也没敢发作。

  张太爷还有个爱好,很喜欢谈论鬼怪,经常会讲些耸人听闻的事情出来,甚至说自己的左眼能在白昼看见鬼,不但能看见,并且还敢打鬼,声称见了鬼根本不用惧怕,你和他打就是了。

相邻小说
非同类互穿  你好恐怖啊/这通灵师该死的甜美  绝世小受倾天下  一球成名  帝凰空间之魔妃归来  半条命  花瓶美人靠种草爆红全网  嚣张小少爷被欺负后变乖了  我想,你忘了  小鱼推理手册+端木推理手册  穿成病弱大佬未婚夫[穿书]  逝水伊人  今天老板精分了吗  胖姑娘威震后宅  首富NPC不当工具人后  攻略那个假清冷夫君  民国之花开锦绣  宠鬼血儿  身后事  刺局2:字画中的诡异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