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9章

同在这一年,母亲的论文导师,岭南大学教授曾昭森,问母亲愿不愿意编一本儿童刊物,他愿意负经济责任。

母亲非常高兴,一口答应了。

由那个时候开始,母亲就一直当了十多二十年的儿童刊物的主编。

这个刊物就是《新儿童》半月刊。

母亲主编儿童刊物的劲头很大,她当时是一名研究生,是拿学校津贴的,每天要给教授们做两个小时的工作,此外还要上课、写论文。

编辑工作都是业余干的。

另外管业务的一个同学也是利用课余的时间做的。

纸张、印刷、广告、发行,什么事情都要管。

但他们却雄心勃勃,一办就要办个半月刊,因为感到孩子们对时间的感觉不像大人,要他们等一个月就太久了。

由于母亲那时候很年青,脱离少年时代还不太久,对一切都比较有新鲜感。

她自己写作的热情固然很高,收到外面的投稿,做第一个读者,也觉得十分有趣,特别是吸引孩子们应征的稿件,如作文、剪贴、图案之类,常常为孩子们丰富、天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感到惊奇和喜悦。

母亲告诉我,给予初生的《新儿童》以有力支持的是许地山先生。

当年他是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新儿童》创刊起,他就为她写童话。

第一篇《萤灯》,是写一个王子在国家被敌人侵略时,躲在一盏大的萤灯里面,深入敌后,终于打败敌人的故事;另一个童话是《桃金娘》,写桃金娘是一个勤劳的,心灵手巧,精通纺织的姑娘,她怎么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怀念。

许教授对作品很认真,每次母亲到他那里取稿时,他都不厌其烦地给母亲讲述创作的过程,像为了研究萤的发光看了多少材料,对“桃金娘”

这植物经过多少的考证等等。

许地山教授还和母亲讨论了童话的问题,并且鼓励母亲要创造中国自己的童话。

而每一篇稿子从二校起,许地山教授都坚持自己校对,以便有所修改。

那两篇童话都是连载的。

到《桃金娘》最后一段的清样出来后,母亲拿去给许地山教授校对完毕,没想到,第二天就传来他溘然长逝的噩耗。

要是许教授能多活一些日子,香港儿童文学的园地必会开出更多绚烂的花朵来的。

同时,在香港的文艺界,给《新儿童》写稿的作家不少。

鸥外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写了几十年的儿童诗。

他是极其认真的,连插图都自己动手,不假手他人,因为他的插图也往往是创作的一部分,很受孩子欢迎。

《新儿童》是一本综合性杂志,编者的设想是要使这本杂志成为儿童自己的。

社长曾昭森博士是美国杜威教育理论的信徒,他相信民主教育而反对强制性教育,相信启发动机的教学法而反对强迫注入的教学法。

至于我的母亲,出于对当时国民党的教育制度不满,同时也受了鲁迅的“救救孩子”

和“解放我们的孩子”

的影响,觉得孩子们应该接受真正的民主教育,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小大人,不要填鸭式地向他们注入传统的、腐朽的东西,要启发他们敢想,敢说,做一个读者也要做这个杂志的参与者。

相邻小说
彪悍农家大嫂  每天都被魔教教主威胁  病弱相公总演我  嫡长孙  凤月无边  毛佩琪正说永乐大帝朱棣  雾切2:诺曼兹旅馆侦探竞拍事件  同学,有个恋爱和你谈一下  伪装绿茶  六零穿书养娃记事  私藏月亮  三色猫短篇  八零之发家养娃  妖王宝藏  春花厌  我的殡葬灵异生涯  多少钱都给你呀  名门天后:重生国民千金  星际最强太子妃  百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