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章

完占泰从中学到大学都住在我们家,跟我的几个哥哥不分彼此,后来跟我五姐结了婚,是两家老家儿自小给定的娃娃亲,结婚后小两口不住天津却偏偏住在北平家里,说习惯北平生活,喝不惯天津的水。

我母亲说,结了婚姑爷不能老住在丈人家,不合适。

完颜姐夫说,干吗赶我们走?我们不走,就算我是入赘还不行吗?

姐夫愿意当倒插门,奈何!

刚解放,街道宣传《婚姻法》,各家都去柏林寺开会,我代表我们家去了,我知道我是去充数的,母亲想的是《婚姻法》跟我们家没关系,让我去点个卯就行了。

我很愿意干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我对《婚姻法》多么有兴趣,是我对家门口那座元朝庙宇有偏爱,柏林寺里头有大树,有王八驮石碑,还有停灵的大棺材,平时家里不让去那儿玩,现在正好,玩不到吃饭绝不回来,更何况宣讲完了还有节目,扭秧歌、打腰鼓什么的。

那天讲《婚姻法》是早晨,太阳刚升起来,照在柏林寺大殿台阶上,光线十分柔和。

一个穿着绿军装的干部在讲话,干部很年轻,说的什么我没听懂;但是他挥着手说话的形象却一直让我记忆至今,我不知当年那个讲话的小干部现在变成了什么模样,有过怎样的经历,如果还在人世,大概已经是个耄耋老人了,至少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他,他讲话的场景无端地映在了一个小丫头的记忆中,六十年了,清晰如昨,不能忘却。

那天,开完了会没扭秧歌,演出了一场评剧《小女婿》。

演《小女婿》是为了配合宣传《婚姻法》,《小女婿》的女主角叫筱白玉霜,看的人很多,观众气氛也很热烈,我挤在最前面,为的是看得真切。

筱白玉霜扮演一个叫杨香草的村姑,嫁了个小女婿,新婚之夜小女婿尿了炕……我能记得的只有这些,最着急的是那个叫杨香草的女子坐在椅子上慢悠悠地唱:

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

杨香草对灯独叹,

我十九,他十一,

什么事他都不懂得……

唱得缠绵柔韧,期期艾艾,行腔总是在喉咙里滚,据说这就是评剧白派的特点,周围人叫好不断,为能见到筱白玉霜本人而激动,我却盼着台上这个女子唱完了快点儿离婚。

宣传《婚姻法》,《小女婿》之外先后还有《刘巧儿》、《罗汉钱》、《小二黑结婚》一类,我都不喜欢,原因是戏里的人物穿的是跟大家一样的衣裳,唱腔太多,不热闹。

《小放牛》当时也在演出之列,《小放牛》是老戏,老戏比新戏更受欢迎,因为那些词儿大家都会,能产生共鸣,台上台下一块儿唱,《小女婿》就达不到这种效果,谁能跟着杨香草一块儿&ldo;鸟入林,鸡上窝&rdo;呢?《小放牛》牧童和村姑的漂亮扮相,欢快舞蹈让人眼花缭乱,少男少女在乡野打趣调侃,和谐自然,符合自由恋爱的精神,加之情节简单,类似街头小戏,有活报剧性质,比筱白玉霜的《小女婿》、新凤霞的《刘巧儿》来得更方便,所以很多单位都排演了《小放牛》,我们的街道也不例外。

演牧童的是张安达,演村姑的是我五姐。

张安达已经五十出头,我的五姐二十将过。

也不知怎的,平时一贯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的张安达竟痛痛快快地应承下了这个差使。

大概是他太喜欢《小放牛》了。

张安达演《小放牛》轻车熟路,跟五姐配戏竟然没人能看得出他的岁数。

张安达嗓子清亮,略带女声,但决不是人们所说的太监的&ldo;公鸭嗓&rdo;,他的嗓音演少年牧童再合适没有了,就像今天的儿童艺术剧院,很多小男孩的角色都由女演员扮演一样,张安达演小小子儿还真的挺对路。

相邻小说
千万别惹药修  被迫继承老婆后  影帝揣着崽崽去种田  西安事变回忆录  金粉世家  渣女重生手札  我用木雕记录异常  [古穿今]权臣生存手册  纯情老公小萌妻  重生九十年代纪事  [综漫]清酒与红酒  鲤·暧昧  过期不候  何患无柒[女尊]  天命道尊  侯门娇香  我替天道带句话  回到唐朝当总兵  重生之扶摇直上  论狐妖的108种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