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5章

同年八月,我的父母也过世了。

年初一那口不吉利的棺材,让我至今耿耿于怀。

(八)

不知不觉我已经来到了杏花深处,一群老头老太太正在林间空地上彩排,大概这就是司机说的&ldo;音乐urse&rdo;了。

场地上的男老人穿着燕尾服,郑重而庄严;女老人穿着曳地长裙,优雅而秀美,人人手里拿着一个夹子,唱的时候就把夹子打开,好像世界上有名的合唱团唱歌的时候都张着夹子,念书一样,显得挺有学问。

合唱队的背景便是那片一望无际的杏花海,&ldo;红杏枝头春意闹&rdo;,这景致搁在《小放牛》里最合适不过了,如若在舞台上演出,能做出这样的背景来,那是高手。

urse有自己的乐队,有胡琴、笛子、月琴、扬琴和打击乐崩子,还有小提琴、大提琴、单双簧管和长号,可谓中西合璧。

虽然乐器混杂但是排列有序,团队正中依着中国习惯是扬琴,左边头一个是第一小提琴首席,在众多小提琴手中很引人注目,那是个穿黑裙的妇女,金发碧眼,是个洋人,就是说,她不但是管弦乐器的首席,而且是整个乐队的首席,地位只在指挥之下。

后排是黑管、竖琴和长号、低音大管,右边是大提琴,以及胡琴、月琴和中国打击乐,演奏家们在各自的位置上秩序井然,一脸专注。

乐队左前方站着女主唱,是我的五姐,她正全神贯注地听指挥说什么,五姐发了福,腰杆比原来壮了两倍,小肚腩的肥肉也出来了,与合唱队不同,她穿的是大红绣花氅衣,大红绣花宽腿裤,脚上那双鞋我认识,是当年张安达媳妇给她做的红穗子绣花缎鞋,跟这身衣裳一配,倒也相得益彰。

我不知她在这里平时是做何等装扮,那长长的假睫毛和夸张的耳坠如果不是为了演出,就纯属成精作怪。

五姐旁边站着一个几乎全部秃顶的&ldo;牧童&rdo;,光亮的脑袋不是刮出来的&ldo;去青&rdo;,是纯自然的秃,锃光瓦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有着&ldo;去青&rdo;达不到的效果。

&ldo;牧童&rdo;精瘦,戴着眼镜,穿一身雪白的西装,风度翩翩地静候在一侧。

我想,这样的老牧童肯定不能像张安达一样打旋子,也不会有张安达那青嫩的少年嗓音,多半会让人失望。

人众中,唯有指挥穿了套休闲西装,披肩长发扎了条马尾辫,虽说头发全白了,但白得很匀称,如同一捧银丝,想必这个就是英格兰牧场主本人,乐队指挥王佳模了。

王佳模手里舞的不是指挥棒,是戏曲《小放牛》使用的放牛鞭,鞭子上深蓝的穗子在晴空繁花的映衬下显得独特而重要,非此别物不能替代。

大概指挥在这根鞭子上找到了牧牛的感觉,也找到了乐队指挥的自信。

跟女主唱交代完毕,只见王佳模回到指挥位置,双手高高抬起,众人屏气凝神,都关注着那条鞭子。

并不见指挥有何举止,却见鞭梢轻轻抖动,隐隐有笛声传来,婉转轻柔,像来自杏花的深处,来自幽静的山林。

渐渐地长笛吹响,接着加上了双簧管、小提琴,有轻微的风声,有溪流的潺潺和翠鸟的鸣叫……不知是来自自然还是来自乐队。

这段前奏大概就是张安达给敬懿太妃吹的那段笛子曲的效果了,百十年后却是以这种形式出现在山野之中。

历史就这么转啊转,艺术就这么转啊转,人生就这么转啊转,许多都变了,但有一个没变‐‐心劲儿。

指挥给了乐队一个信号,胡琴、月琴奏起,该&ldo;牧童哥&rdo;演唱了,我说过,我对眼前老牧童不抱过高期望,便给自己找了块花荫坐了,拿出手机,准备查看收到的信息。

相邻小说
金粉世家  [综漫]清酒与红酒  渣女重生手札  鲤·暧昧  论狐妖的108种吃法  我替天道带句话  回到唐朝当总兵  何患无柒[女尊]  影帝揣着崽崽去种田  [古穿今]权臣生存手册  重生之扶摇直上  重生九十年代纪事  侯门娇香  纯情老公小萌妻  千万别惹药修  被迫继承老婆后  天命道尊  过期不候  西安事变回忆录  我用木雕记录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