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5章

在1940‐1941年的苏军条令中,大纵深战斗的概念被确定为&ldo;诸兵种合同战斗&rdo;,其胜利取决于:军队行动的突然性和坚决性,运动、各种火力和机动的巧妙运用,参加战斗或遂行战斗保障任务的各兵种和专业兵保持周密和不间断的协同。

在此之前,对大纵深战斗的某些理论原则及战术指标进行了修改和进一步明确。

师的战斗队形,除建立一个突击群和一个牵制群外,应编成两个梯队;团的战斗队形可编成三个梯队。

1941年野战条令草案规定,进攻战斗中诸兵种合成兵团和部队的战斗队形由各战斗梯队、炮兵群、坦克支援群和预备队(总预备队、坦克预备队和反坦克预备队)编成。

炮兵除原来建立的几个群(支援步兵炮兵群、远战炮兵群、破坏炮兵群)外,宜再建立反坦克炮兵群和高射炮兵群。

这种战斗队形便于军队协同和指挥。

大纵深战斗理论已触及苏军战役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促进了大纵深战役理论研究。

早在3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大纵深战役理论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并且变得越来越迫切。

苏联一些著名军事首长,如.h.图哈切夫斯基、a.n.叶戈罗夫、h.π.乌博列维奇、n.Э.亚基尔、r.h.阿尔克斯尼斯1等,对于进一步研究这一理论和通过军事导演、军事演习和实兵大演习对其各项原则进行全面的实际检验,都给予了很大关注。

到30年代中期,大纵深战役理论已基本制定。

在当时的苏联军事著作中,大纵深战役被视为在主要突击方向作战的突击集团军进行的战役(见图2)。

为了对敌人实施强大的首次突击和迅速发展胜利,军队应采用纵深梯次战役布势,其中包括一个冲击梯队、一个发展突破梯队、各种预备队、航空兵和空降兵。

冲击梯队由数个加强坦克和炮兵的步兵军编成,用以突破战术防御。

发展突破梯队(亦称快速集群)由数个机械化军或骑兵军编成,用以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

通常认为在突破敌防御战术纵深之后投入发展突破梯队最为适宜。

在敌防御不够完善又缺少强大预备队时,以及在突破筑有永备工事(永备发射点、土木发射点)的筑垒地带时,也不排除将发展突破梯队用于和冲击梯队一起完成突破防御战术地幅的任务。

但通常认为这一方案不宜采取。

对发展突破梯队在敌战役纵深坚决实施兵力兵器机动的行动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研究。

所有这些,增大了顺利突破敌防御、高速向大纵深发展进攻的可能性,使大纵深战役理论原则能够运用于方面军进攻战役。

因此,对方面军军团和集团军军团作用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1r.h.阿尔克斯尼斯(1897‐1938),苏军著名指挥员,二级集团军级(1935)。

1917年参军,在士兵中宣传布尔什维克观点。

十月革命后从事党和苏维埃工作。

相邻小说
喷子魔尊,在线掉马  水妖大佬怎么就不听话呢  608男生宿舍  天阙辞  四嫁  浪花与姥姥的漂亮房子  (剑三同人)歌尽关山几重云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  情敌与我手拉手  穿成魔尊的恋爱脑小娇妻  对我动心试试  妖王食用指南  莹石·仙劫  放开我的小裙子  小姐不开窍  汉唐精神:直面历史与经典的13堂课  她是人质  第一婚宠:重生娇妻有点甜  你知道我喜欢你吗  有座香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