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5章

节要而言之,礼治与法治相互为用,则礼治不致流于颓滞;而法治亦不致流于冷酷,故能政风穆穆,而政府于人民之间亦庶几无截然之鸿沟也。

以故西汉郡守虽如黄霸、龚遂之宽和,而吏无骄纵不法之习;即如严延年之酷,而属僚亦不乏良吏,良有以也。

至后世此风渐颓,晋陶渊明乃有折腰之叹矣。

再者,汉代地方政治之特点,更以其富有民治之精神也。

试观太守受策由其一方,俨然唯我独尊矣。

然汉制非本那人不得为郡吏。

放太守隶属诸曹,率由本那士民任之,佐治其郡,是不啻以其民治其地,而由太守总其成。

郡丞统领后曹为幕僚长,率百僚佐太守为治。

以本那人参太守幕府。

既如以&lso;科员政治&rso;目之,则负一郡之实际之政治运作;而既以同那人组成太守府&lso;后曹&rso;,则不啻为一变相之参议会也。

且复以学有专长之士组&lso;议曹&rso;,佐太守议郡政之得失,直是一专家委员会,作太守之顾问机关,太守但秉中央政令,维系对中央关系,擘画大计,总其成且。

故汉代的地方政治能得乎民治之长,而不致失其向心力也。

其县政亦复如是,县吏既出诸察举,更有所谓&lso;三老&rso;、&lso;孝悌&rso;、&lso;力田&rso;者,皆一县年高德勒之士。

与县丞尉以事相教,让政治得失,是亦不啻一参议会也。

是亦汉代政治之特点,不幸傅至后世则变质矣。

(五)汉制为后世所不及

今日试一回顾我国政治制度之沿革,莫不祖述汉制。

流变二千年,举凡中央地方之设官升职,几皆不脱两汉制之范畴。

且后世因袭汉制,往往失其原意而流弊滋生者。

盖后人之因袭汉制也,有但取形式,而忽略其用意者。

或有模仿其用意,而失其人治之精神者,几经流变则变质矣。

试观汉代之实两级地方政治,太守出典一方,中央即付以专治一方军法政财之大权,及选举进贤之责,独掌士子上进之途,有专杀之权,集一切大权于一身,俨然一土皇帝。

然行之百年,不特流弊绝少,且治续斐然者,实有赖于监察制度,与人民参政制度之得法也。

刺史不干涉地方行政,实行其超然监察制,且专以举察郡太守为事,故行政与监察制渡,各自发挥其最高效能,而无相互牵制之弊

且人民与政府之间无截然鸿沟,以其地之民而治其地。

如郡县属吏,对行政长官,既可作积极之佐治,复可作消极之监督。

既为负责实际责任之政府官吏,复为变相的参议员,负有行政、监察、建议的多重意义,故于一郡县之行政得失,所见尤深。

即有建议,亦不至于流之空洞;而兴利革弊亦能便捷从事。

试以之与今日民主政治之地方人民参议会制,作一比较,正不知其孰得孰失也。

而郡太守一秉中央为治之原则,以其民,治其地,而总其成。

长官幕僚相互依赖,故地方既不致失其向心力郡守亦不得以政入私门而刘公得道,鸡犬升天也。

相邻小说
师尊入魔后总想攻略我  赤血令  霍总每天都不想离婚  夜行鬼道  咸鱼结婚  无限流副本居然是乙游吗  戒痕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  权倾天下后我重生了  [原神]不敬仙师  炎阳高照  凤逆天下北月篇  成为暴娇太子的伴读后  华夜行  异世星屋囤货[无限]  [文野同人]cos横滨歌姬的日常  土匪当国  武侠世界轮回者  含情待放  勾心娇妻:总裁索爱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