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4章

道家&ldo;太上&rdo;的名称,初见于《老子》。

其实殷商以前就有&ldo;太上&rdo;这个名词了。

中国文学上有句&ldo;太上忘情&rdo;。

固然,人生最痛苦最难做到的是忘情,人之所以活着,大都靠着人情的维系。

人是感情的动物,古人说:&ldo;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rdo;,有你我就有感情,有感情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痛苦。

因情受苦,忘情更难。

然而&ldo;太上忘情&rdo;,并非无情,而是大慈大悲,无偏无私的大情,譬如天地生育万物,平等无差,不求回报。

老子所讲&ldo;太上&rdo;,是太过多情又似忘情之道,只有&ldo;下知有之&rdo;。

所谓&ldo;下知有之&rdo;的意义,是说有一种下等人,我们认为他很笨,其实他倒是真智慧,早已领悟到&ldo;道&rdo;的人。

真正的哲学家,都出在乡曲地方,虽然一辈子没读过书,真同一个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当他遭遇到痛苦时,就痛痛快快哭一阵,想想自己命苦就算了。

我有时常有此感触,尤其在偏远的落后地区,看到茅屋破家里头,有些老人家,穿得破破烂烂,食不果腹,有一餐没一餐的,日子苦死了。

你问他:&ldo;为什么不住儿子家养老?&rdo;他很轻松回答说:&ldo;我这一生注定命苦,只有认命!

&rdo;真令人听了肃然起敬。

他比谁都懂得人生哲学,&ldo;认了&rdo;就好了。

像我们有些人,自认是第一等读书人,其实并不如乡愚的智慧。

他们才是宗教家、哲学家。

尤其有些年轻人学佛学道,刚看了一点佛学,就自以为只差那么一点点,好像同佛差不多了,很可悲。

而那种表面看似下愚的人,却倒知道有一个东西,不管是叫&ldo;佛&rdo;、叫&ldo;天&rdo;、叫&ldo;上帝&rdo;、或者以中国古代的代号叫&ldo;命&rdo;,他就认定那个东西,至死不渝,比别人都看得开,都豁达。

这便是&ldo;太上,下知有之&rdo;的道理。

再下一等人,相信要烧香供养,磕头拜拜,赞叹不绝,每天还要反反复复唱念几次,这是属于宗教性的仪式活动,便是&ldo;其次,亲而誉之&rdo;的楷模。

更有其次的人,他也许不信宗教,亦不信道,但内心无形中却有一个可畏的东西。

实际上,我们认为最下愚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第一等的修道人。

要不然,须要有真正智慧超越的人才能修道。

我经常说,有两种人可以学禅。

一种是一个字也不认得,像张白纸,本身很容易修道开悟。

另一种硬要智慧透彻,聪明绝顶才行。

像我们这些不上不下的半吊子,半通不通的,最要不得,修道往往一无所成。

老子讲了这三种人,侧重于&ldo;大智若愚&rdo;的要点,换言之,大愚也就若智了。

如此,等而下之的,&ldo;其次,侮之。

&rdo;又下一等的人,偏不信道。

&ldo;上士闻道,勤而行之&rdo;,真高明的人一闻道就悟了,并且百分之百地奉行。

&ldo;中士闻道,若存若亡&rdo;,这种人听尽管听,说是不信吗?却又每个礼拜天一定上教堂祈祷礼拜。

一到初一、十五,便一本正经跑店子,上香拜佛。

相邻小说
犬夜叉之哥哥,哥哥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  穿越之夫郎为上  我的帝王生涯  西窗竹  李鸿章传    玉垒浮云  顶流他姨是混血小饕餮  [综]反派之路  (陆花同人)灯花百千盏  全球天灾:我银行卡里还有一百亿  为你上瘾  迎春花  掉马后我被徒弟拿捏了  我老公到底是什么  明朝五好家庭2  师尊,这次我只要你  伪装  穿成男主前女友[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