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7章

接着,老子便谈道德最高修养的标准。

他说:&ldo;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rdo;&ldo;唯&rdo;与&ldo;阿&rdo;两字,是指我们讲话对人的态度,将二者译成白话,在语言的表达上都是&ldo;是的&rdo;。

但同样&ldo;是的&rdo;一句话,&ldo;唯&rdo;是诚诚恳恳的接受,&ldo;阿&rdo;是拍马屁的应对,不管事实对或不对,一味迎合对方的意见,这便是&ldo;唯之与阿,相去几何&rdo;之处。

许多青年朋友和我们谈话时,每说:&ldo;你的看法很好,不过我……&rdo;,这就是&ldo;阿&rdo;。

&ldo;不过&rdo;、&ldo;但是&rdo;这类转语,往往隐含着低声下气,不敢得罪人的顺从心理。

然而,真理是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随便将就别人,做顺水人情的。

尤其是做学问,汉儒辕固生就骂过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说:&ldo;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rdo;。

一个读书人,不可在学问上、思想上、文化上将就别人,附和别人,为了某种私利拐弯抹角,那就不对了,儒家非常重视读书人这一点的基本人格。

&ldo;唯&rdo;与&ldo;阿&rdo;实质内容并不一样,但是表面上不易分别。

老子说这些道理,并非教我们带着尖刻的眼光,专门去分析他的言行举止,是&ldo;阿&rdo;是&ldo;唯&rdo;;而是提醒我们自己,学习真诚不佞的&ldo;唯&rdo;,避免虚伪造作的&ldo;阿&rdo;。

千万别读了老子这句话,结果处处挑剔别人,不知一切道德修养,应从反求诸己开始。

另外,&ldo;善之与恶,相去若何?&rdo;善与恶若是往深一层去观察,那也许是划分不出距离的。

善恶之间,很难分辨。

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恶果。

据我个人的人生经验,以为以前救过的人,现在想想,倒觉得是件坏事。

因为他们以后继续活下去的那种方式,反而是伤害到其他更多的人。

所以,善与恶的分际,简直难以捉摸。

而且,所谓善恶、是非、好坏,若真以哲学的立场彻底研究,那更无法确定出一个绝对的标准。

虽然绝对的道德标准难求,但是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一个修道人也应该遵守。

这是&ldo;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rdo;即使你超越了相对的案臼,到达了绝对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你仍有必要陪大家遵守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避免举止怪异,惊世骇俗。

此即老子的另一句话,&ldo;和其光,同其尘。

&rdo;不可不畏,不得不畏,不能不畏,在文字上虽只一字之差,但是其意义相去甚多。

不可不畏乃发自于自己内心的认识与选择,为了利益众生而随顺众生,不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执著一般相对的价值标准。

比如有个东西,大家都认为是黑色,这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称呼,你也就跟别人说是黑的,不必硬说是白的,否则将有麻烦,无法彼此沟通。

我发现我们一些老朋友,天天翻报章杂志,天天大作文章,相劝省点力气,少写一点,可是都自认为没有办法,因为他有一副忧世忧国的心肠,总想对社会贡献出一点力量。

像有好几位老教授,我也经常互相劝勉,你少教一点书吧,多保养自己一点,同样也做不到,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前途,还是担忧挂虑得不得了。

因此,要&ldo;绝学无忧&rdo;,逍遥自在,除非得了道。

未得成道之先,忧世之心,或者挂虑个人的安危,是免不了的。

相邻小说
迎春花  (陆花同人)灯花百千盏  李鸿章传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  玉垒浮云    我的帝王生涯  我老公到底是什么  师尊,这次我只要你  犬夜叉之哥哥,哥哥  全球天灾:我银行卡里还有一百亿  西窗竹  为你上瘾  [综]反派之路  伪装  穿越之夫郎为上  掉马后我被徒弟拿捏了  顶流他姨是混血小饕餮  明朝五好家庭2  穿成男主前女友[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