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5章

上述一书,以大量的档案文献,写出陈氏晚年悲剧。

中共档案制度,虽令人谈虎色变,书中引述,“基本上”

当属可靠。

纵有某些疑点,例如说金善于观察风向,开会时往往准备两份观点截然相反的发言稿,便似难以入信。

香港报纸已有读者指出金不是“奸狡政客型”

的学者【43】。

而且,即使是,以金的聪明和特强的记忆力,又何须花此笨功夫耶?中学生的辩论比赛,往往都是临时才抽签决定正反两方,中学生都可以即时发言,金应熙岂有不能之理。

但枝节问题,无关宏旨。

故我的所感所思,仍是以《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提供的材料为依据。

其实,从陈寅恪的诗文中,也可看出师生决裂的根源。

裂痕恐怕是从金应熙一成为共产党员就开始了的。

陈有诗云:“纵有名山藏史稿,传人难遇又如何。”

这是他平生最大遗憾。

陈寅恪的史学是“文化史观”

,马列主义的是“唯物史观”

,难以调和。

陈氏有言:“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

并加说明:“俗谛在解放前指三民主义,在解放后指马列主义。”

【44】作为共产党员的金应熙,如何能够摆脱马列俗谛的桎梏。

“俗谛”

恐怕亦不只限于三民主义与马列主义。

俗谛,佛家语。

大乘佛法可分胜义谛(真谛)与世俗谛(俗谛),“谛”

,梵文satya的意译,指真实无谬的道理。

依二谛中道的义理、价值判断、道德进路等等,均属“世俗谛”

佛教把主张“有常恒不变之事物”

的见解,叫做“常见”

,把主张“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

的见解,叫做“断见”

,都是错误的。

对任何有关价值判断的任何答案,都容易使人误入歧途。

依此理念,三民主义、马列主义固然是俗谛,孔孟之道亦是俗谛。

一切足以造成思想桎梏的无不是俗谛。

相邻小说
私藏月亮  同学,有个恋爱和你谈一下  三色猫短篇  八零之发家养娃  病弱相公总演我  毛佩琪正说永乐大帝朱棣  百媚生  每天都被魔教教主威胁  六零穿书养娃记事  多少钱都给你呀  嫡长孙  名门天后:重生国民千金  春花厌  星际最强太子妃  妖王宝藏  彪悍农家大嫂  我的殡葬灵异生涯  雾切2:诺曼兹旅馆侦探竞拍事件  凤月无边  伪装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