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二十章 科举糊名制

{}无弹窗科举制度起于隋朝,完善于唐,但唐朝中前期对科举的重视是不足的,远不及后世的宋明。

归根究底,还是未真正体会到科举存在的意义。

在裴旻看来,现在的科举制有三大弊端:

其一:科举实名制。

实名制直接导致了上位者能够随意超控考试,存在严重的舞弊情况。

其二、负责主持科举的人官职太低,权力太大,不能服众。

负责春闱考试的官员是从吏部的考功员外郎里选出一名知贡举,全权负责科举。

而考功员外郎的官职在从六品上,放在外地从六品官不算小,可在京师,在王孙贵族遍地走,三品大员满天飞的长安,一个从六品的小官,怎么可能抵得住外界的压力。

莫说是太平公主这样的庞然大物,随便一个宰辅尚书都能将贺知章压的死死的。

但就这么小小的芝麻绿豆官却有权任命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生、三甲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由他一言而决。

职位小,权力大,这么可能不给欺负。

第三、风气使然,唐朝对于科举舞弊处罚的并不严苛,不像宋元明清一般,遇到夹带行贿的予以严惩。

裴旻记得宋元明清时,考生科场作弊,统统取消资格;已考中的则取消名额,执送刑部审问甚至禁锢终身。

考官没有尽责导致考生冒籍、冒名成功,轻者降级调用,重者革职查办,直至流放、问斩。

而在唐朝甚至有行卷的传统,将自己写的诗句投给达官贵族,得到赏识,与知贡举关说,大名鼎鼎的诗佛王维便是如此考上状元的。

至于考场夹带什么的,抓住了也仅是逐出考场,限制年不得再考,几乎没有发生过流血事件。

唐时科举,一年一次,即便限制年也无伤大雅。

这三大弊端,导致科举选取的人才参差不齐,固然有张九龄、魏知古、宋璟、王晙这类的相才,也有无数走后门舞弊高中的。

三大弊端想要一口气割除,并不容易。

何况裴旻目前也没有那个能力,但是解决贺知章的难处,做些小小的改变,却轻而易举。

裴旻道:“张兄今日之忧,在于知贡举权力太大,三甲由你一言而决。

只要稍做改变,让你不知考生的姓名,只凭考生成绩来定。

这不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太平公主又能拿兄长如何?”

贺知章精神一怔,拜道:“贤弟快快道来。”

裴旻笑道:“改实名为糊名制,不到最后结果出来,谁也不知试卷是谁书写。”

贺知章皱眉道:“这糊名制在武后即位初年采用过,可效果不明显,已被废除。”

裴旻眯眼道:“那是因为制度不到位所致,只是草草的糊名,自然容易给人找漏洞。

详细来说我这糊名制分好几个步骤。

专人掩卷;专人糊名;专人抄卷;将考卷分为真卷与抄卷,真卷封存,抄卷交给兄长批阅。

糊名人不知答案,抄卷人不知姓名。

兄长只能依抄卷上的答案来分出三甲。

相邻小说
除了刷微博我什么也不会  万人迷他每天都在修罗场[穿书]  一个讲故事的人  重生之腹黑娇妻太粘人  晓东诗歌集  愿者上钩  仙师逆徒  狂撩天庭  乱明天下一根钉  大佬居然开了个萌新小号  神秘的夜契约  傲娇男神,吻够没  猫的遗产  爹地小心:这个妈咪有点暴  逃生游戏里捡男友  最美不过  羽翼飞逝  小货郎  大唐明月  一生中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