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0章

1913年7月31日,袁世凯发出&ldo;二次革命&rdo;后的第一张通缉令,通缉黄兴、陈其美、黄郛、李书城四人,各有赏格:黄兴10万元、陈其美5万元、黄郛和李书城各2万元。

下面还有一句话:&ldo;不论生死,一体给赏。

&rdo;这四个人中,其实只有陈其美最初就支持孙中山用兵的主张,黄兴等人是反对动武,主张用法律解决的。

当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横遭暗杀之后,革命党内意见并不统一,有意思的是赞成动武的大致都是文人,军人却大多持慎重立场。

目睹那一幕历史的黄郛夫人沈亦云说:&ldo;文人喜谈兵,武人好论政,是当时一畸形现状,而以前者尤甚。

主张郑重,人即以为富贵不再革命,甚至疑其通敌。

有人言两部小说,支配当时南北人情:袁氏熟读《三国演义》,尽纵横捭阖之能;革命党有&lso;水浒&rso;气息,患难时共生死,一隔膜即起疑心。

&rdo;

袁世凯身居临时大总统之位,名器在手,又掌握占有绝对优势的武力,这一点黄兴、黄郛、李书城这些革命党的军人看得很清楚。

面对宋教仁之死,最痛心疾首的无疑是与其公私交谊最深的黄兴,但黄兴认为人死不可复生,而&ldo;民国根基未固&rdo;,力主慎重。

他说:&ldo;民国已经成立,法律非无效力,对此问题,宜持以冷静态度,而待正当之解决,当时法律解决的路确实没有走尽,上海地方检察厅5月8日曾票传嫌疑人、内阁总理赵秉钧到庭,赵虽以生病为由没有到庭,也不得不以书面形式作出答复。

在国会之内,国民党籍议员占有多数席位,可以提出质询、弹劾案,在法定程序的范围内寻求问题的解决。

还有一点,黄兴征求过许多国民党内实际掌握兵权的人的意见,如广东的陈炯明、湖南的谭延闾、南京第八师的师旅长陈之骥、陈裕时、王孝缜、黄恺元等人,他们都不肯此时出兵反袁,与他&ldo;论交深在十年前&rdo;的云南都督蔡锷更是反对动兵。

孙中山、陈其美、戴季陶等主战的意见最后占了上风,黄兴仓促前往南京起事。

这正好是袁世凯所期待的,如果不动武,他就没有借口用武力来对付政治上的对手,解散选举产生的合法议会,整个中国尤其是南方的地方自治格局也触动不了。

他虽居元首之位,也不能不受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他那套《三国演义》中学来的权术、权谋也不会有用武之地。

按宋教仁的设计,革命党此时应该向普通政党转型,在共和国的制度框架内运作,所以他组织了国民党,积极筹划参与第一次国会大选。

革命党终究还脱不了&ldo;水浒&rdo;气,只能选择习惯的暴力反抗之路,而不是陌生的法律程序和国会博弈之路。

革命党与国民党看起来是同一回事,实际上不能混为一谈,可是不仅局外人常常混淆。

就是局中人也不大注意。

革命党不是某个组织的特称。

而是民国之前参与革命者的一个泛称,提起革命党,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的烈士。

民国以后,把革命党叫作&ldo;民党&rdo;,含有褒义,就是指那些努力创建民国的人,革命党人也自称&ldo;民党&rdo;。

这个说法与正式组织的国民党之间有复杂的关系,局外人更加搞不清楚。

在袁世凯的优势兵力和人心厌乱的舆论下,&ldo;二次革命&rdo;迅速归于失败,孙、黄等民国元勋再次踏上流亡之途。

几十年后,当初曾随黄郛亡命异乡的沈亦云在回忆录中有这样的反思:癸丑二次革命有两件很大后果,影响国家:其一,动辄以武力解决政治,拥兵即为政治资本,中国又经过一个&ldo;战国&rdo;时期。

其二,革命由同志集议而变为领袖指导,且以教条为重,则去民主自由反远也。

相邻小说
我有占卜系统  蒋先生,有病得治  高攀不起的大佬是我的[重生]  宫样年华  [红楼] 惹不起的贾瑚  影帝的隐婚妻子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家主今天又在装弱鸡(重生)  前任当丞相了  取代品  神经五院  老子就是拽  我养的鹦鹉竟然是陛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  我承包了全逃生游戏的床  神背后的妹砸  (综漫同人)少女的太阳信仰  伴郎  森林历险记  子不教,父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