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7章

当天,他在街上遇到同乡、同学张季鸾,马上要出任临时总统府秘书。

当年,正是张季鸾在日本强行剪去了他的辫子。

季鸾笑着问他说:&ldo;你今天看的剪发,是否和我们在东京与你剪的情形一样?&rdo;他笑着回答:&ldo;若不是你当初亲手强迫的话,说不定我还保留至今,才和这里的人们,一齐凑热闹的送掉哩!

&rdo;季鸾又说:&ldo;这不是笑话,革命成功,就是自强迫来的,为的是除旧更新,旧的习惯,若不强迫革除,新的那能会逐渐展开?以后进行步骤正多着呢,这才是开始的一件小事,望我辈不断的努力啊。

&rdo;

这是王军余追忆张季鸾时留下的记录。

以后对中国文化有贡献的蒋复璁,当时在故乡浙江海宁上小学,他在晚年回忆小学生活时,特别提及小时候辫子的烦恼,拖着一条累赘的辫子,汗水凝结,又痒又臭。

难受不用说了,更麻烦的是每天早晨要打辫子。

学堂里为此专门雇有两个刹头匠,为住校的全部学生打辫子。

小孩子一则没有耐心枯坐那么长时间,二则打辫子时要先用木梳来梳。

辫发乱后,梳起来很痛,于是小孩子早晨一见剃头匠就逃,剃头匠一面追,一面喊某少爷不要跑。

如果被堂长看到,不是叫刹头匠带走,就是令带走打辫子后罚站壁角。

因此,在他的记忆里,辛亥革命最得人心的一件事,就是剪辫子,从此小孩子就没有每天打辫子的麻烦了。

确实,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层面,可以说。

民国就是从剪辫子开始的。

毕竟留了几百年的辫发,有些人不肯剪也正常。

不光是那些以遗民、遗老自居的。

所以,直到1914年的报纸上还有警察厅劝人剪辫的白话告示:&ldo;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他那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

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

&rdo;

剪辫子毫无疑问成为革命的一个象征,时代转换的一个标志。

众所周知,清军人关时要求剃发留辫。

不服从者杀无赦。

从北到南,为了这道不可抵抗的命令,不知有多少汉人丧了命。

经过两百多年,脑后拖一条长辫子似乎成了习惯。

然而,从晚清开始。

有识之士就不断呼吁剪辫子。

1903年1月〗5日,天津《大公报》的征文题目赫然竟是《剪辫易服说》。

3月15日刊出第一名获奖者朱志父的《剪辫易服说》,力主剪辫易服,认为这和废弓矢、立学堂一样。

都是因时制宜之举。

并希望从皇帝开始改穿西装,把剪辫易服与尚武精神、强健体魄联系在一起。

《大公报》的按语称之&ldo;新中国特别精神&rdo;,&ldo;唤二百余年来不醒之沉梦,呼数百万方里不返之国魂&rdo;。

当年10月16日报道•&ldo;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rdo;,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人场考试。

相邻小说
前任当丞相了  伴郎  高攀不起的大佬是我的[重生]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蒋先生,有病得治  老子就是拽  我承包了全逃生游戏的床  神经五院  取代品  神背后的妹砸  家主今天又在装弱鸡(重生)  影帝的隐婚妻子  宫样年华  [红楼] 惹不起的贾瑚  森林历险记  我养的鹦鹉竟然是陛下  我有占卜系统  (综漫同人)少女的太阳信仰  子不教,父之过  大风起兮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