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2章

??那时农村民风淳朴,农民对于向国家上缴田赋,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称之为&ot;完粮&ot;。

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完粮的观念很深,无论满清还是民国,农民都视之为天经地义,是应尽的义务。

农民凭地契到县城完粮,每亩田地一年要缴纳一定的田税。

完粮的凭证就是地契,所以农民都将地契看作是命根子。

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总是小心谨慎地收藏着家里的地契,将它放在一个铁盒子里,再藏到小偷找不着而又不易受潮的地方。

家里地多的人一般都是自己上县城完粮,记得我家每年都是由朱老舅去。

地少的贫困人家则由村长代收代缴。

当时同村的居民大多能和睦相处,地主和穷人之间,表面上也过得去。

但不同村落或家族之间经常因争夺土地、水源发生冲突,双方纠集几十甚至上百人,带着梭镖、大刀、棍棒等混战一场,有时把一方打败了或经人调停劝解,双方就散了。

如果失手打死了人,往往会发生更大的争斗,还要到官府打官司。

我就见过两场大的械斗,一场是我们关家店关家和谷家不知何因发生械斗,双方都集聚了很多人,打了一阵没出大事,也就散了。

另一场是我随四爷在张家读书时,张家老四同姬家争抢农田用水,打群架时被对方失手打死。

后来姬家赔了钱,凶手坐了牢才算了事。

这种矛盾一直延续着,有时会影响几代人。

各宗族新的继承人首要任务就是宣誓继承前辈的遗嘱,祖上的遗书常常记录着本族的仇人为某某,对仇人绝不能手软,一定要报仇雪恨。

它往往成为继任者终生的誓言。

在我上中学以前,国民党尚未统一中国,家乡驻防的全都是北洋军阀的军队,有些军阀部队其实就是收编的土匪,他们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当时在我家乡一带驻防的主要是任应歧的部队,他原本是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第十师师长。

1927年初,当北伐军准备进军河南时,任应歧阵前倒戈,转眼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此后仍驻防潢川一带。

他的一名部下戴民权就驻扎在息县县城。

戴的部队就是土匪改编的。

那时的农家子弟是不肯当兵的,正所谓&ot;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ot;。

因此,戴部招收的士兵大都是无业游民和地痞无赖,纪律非常差。

当时老百姓就怕过兵,军阀部队路过的时候那真是鸡犬不留,当兵的一进村是见猪杀猪,见鸡捉鸡,所有吃的是一扫而空。

如果不逃,年轻的姑娘就会遭到奸淫,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肯定会被捉去当夫役。

我小的时候,就经常随大人到河对岸二姨家躲避。

除了军阀部队的横征暴敛外,时常还有小股土匪打家劫舍,散兵游勇勒索,逼得民不聊生,于是河南的农民开始纷纷组织红枪会,抗暴抗捐。

红枪会完全是农民的自发组织,最初的称号有好多,如大刀会、扇子会、黄枪会等,我们镇上的红枪会就叫太极道。

它没有明确的纲领,主要就是反对军阀的苛捐杂税。

红枪会最初是由一个一个的村子单独发展起来的。

开始时相当分散,大都是先由村里习武的年轻农民组成,每村有一个武教头。

后来几个村子合起来选一个大头目,慢慢地发展成几万人的规模。

整个息县较大的村庄都设有红枪会堂,是它的基层组织。

每堂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会众在会首的主持下,习武练功,演习战法,遇事得服从调遣,拼命冲杀,不当孬种。

相邻小说
导演是个神…棍  万有引力[无限流]  穹天女帝  白月光回来以后  地府辅佐官  魔王在上  我头上有触角  是女神呀![电竞]  吸血鬼老攻轻一点  拈花惹雪  盛世宠婢  你以为你是谁  狼烟  见过我家那只小可爱吗  你去告状啊  美女主播的全能水友  我的超能力男友  不朽法兰  高汤.美人  穿成主角的背景板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