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章

根据&ldo;一国两制&rdo;原则设定的权力框架,国家大事的处理程序有六个步骤:一、&ldo;慈览&rdo;,一切中外奏章,均首先呈递两宫皇太后&ldo;慈览&rdo;,请注意,是&ldo;览&rdo;,而不是直接处置;二、&ldo;详议&rdo;,即&ldo;慈览&rdo;后发交议政王(即恭亲王)和军机大臣详议;三、&ldo;请谕&rdo;,两宫皇太后代表小皇帝发出具体指示,实际上,基本是军机处拟好了处理意见报批,形式上的意义为主;四、&ldo;缮拟&rdo;,根据太后的批复(往往是&ldo;知道了&rdo;三字),军机处缮拟谕旨;五、&ldo;阅定&rdo;,太后审阅;六、&ldo;颁发&rdo;,发至内阁正式施行。

这一制度的设计,与当时西方的责任内阁有相似之处:太后等于国家元首,代表最高权力,而不介入具体事务;而亲王负责的军机处则等于国家行政机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在&ldo;叔嫂共和&rdo;的早期,实权显然是在恭亲王的手上。

辛酉政变发生后,刚刚派驻北京的美国公使蒲安臣,向华盛顿报告了中国的&ldo;宫廷革命&rdo;,准确地提到了恭亲王的摄政实权,却丝毫没有提及慈禧的名字,因为他压根没搞明白中国还有两个太后。

在1868年《纽约时报》对中国政府流程的详细介绍中,几乎完全找不到太后在其中的作用。

美国有历史学家相信,在太后与亲王的联合政权中,太后的作用是象征性的。

在这样的格局中,恭亲王自然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瓜田李下,嫌疑自生,恭亲王在日理万机的同时,令太后们感觉被怠慢,甚至怀疑将遭遇又一个多尔衮,实在也在情理之中。

当&ldo;叔嫂共和&rdo;进入到第四个年头(1865年)时,两宫太后突然发难,一举褫夺了恭亲王的&ldo;议政王&rdo;头衔。

后人普遍认为,这是慈禧太后主持的夺权行动,但这实在是两位年轻寡妇的联手亮剑。

尽管都被尊为太后,但此前慈安太后贵为皇后,她之于慈禧,不仅是妻于妾,更是君于臣。

这是很多研究晚清的人们,所容易忽视的基本定位。

作为昔日的正宫娘娘,同治皇帝的教育,乃至日常生活,都是由慈安太后,而非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来负责。

在后世的眼中,慈安太后的形象十分和善,甚至懦弱,但在最为关键的辛酉政变中,她所表现出来的果决和刚毅,绝不亚于慈禧,而且,&ldo;正牌太后&rdo;不必依赖&ldo;母以子贵&rdo;就已天然获得权威资源和号召力,更是慈禧难以企及的。

从公、私两方面看,慈安太后在捍卫皇权方面都绝非一个唯唯诺诺的跟班。

维护和巩固同治皇帝的地位,应对来自国内外的一切挑战,两位太后担负着共同的使命,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区别或许只在于:一个台前、一个幕后;一个低调、一个高调。

在慈安、慈禧和恭亲王这个年龄相仿的三角组合中,真正的核心是年龄最小的慈安。

她在表面上的&ldo;清净无为&rdo;,正是一个国家元首应有的超然姿态,从而放手让其他两位管理具体的行政事务,并且游刃有余、不露声色地调节着左右平衡:在褫夺恭亲王的&ldo;议政王&rdo;头衔时,她站在了慈禧一边;而在之后处死慈禧的宠监安德海,尤其在为同治皇帝挑选皇后时,她又联合了恭亲王。

如果我们认可恭亲王与慈禧均为人中龙凤,能如此周旋于这对龙凤之间的慈安太后,就不可能是懦弱无能的庸才。

1865年对恭亲王的&ldo;修理&rdo;,效果是显著的。

在一番深刻的自我批判后,恭亲王被允许重返领导岗位,但其定位却迅速地调整为一个大管家,而太后们则超越了&ldo;皇嫂&rdo;、确定了&ldo;女主人&rdo;的主导定位。

在她们看来,恭亲王似乎开始远离成为&ldo;多尔衮第二&rdo;的危险。

1881年,慈安太后暴病身亡,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平衡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的砝码失落了:三年后(1884年),慈禧太后就驱逐了恭亲王。

但实际上,在1884年那次著名的甲申易枢后,&ldo;叔嫂共和&rdo;的&ldo;一国两制&rdo;并未结束,顶替上来的醇亲王虽然比恭亲王的身段更为柔软,但绝非太后的附庸。

&ldo;垂帘听政&rdo;与&ldo;亲王辅政&rdo;的权力天平上,慈安太后这一砝码的分量,背后正是满清&ldo;部族专政&rdo;的坚实传统,他们念兹在兹所防范的是:不能出现&ldo;武则天&rdo;,也不能出现&ldo;多尔衮&rdo;,这种原生态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或许正是这个被称为&ldo;腐朽、没落&rdo;的政权,居然能活到260多岁的&ldo;高寿&rdo;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总理的劳碌相

【总理往往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戏曲中都尊称为&ldo;千岁&rdo;乃至&ldo;九千岁&rdo;,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恭亲王之后的中国总理们,无论贤愚,几乎都是瘦肉型的,成了这个职位的标准形象,与那些总统、执政、主席们的&ldo;样样都伟大&rdo;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早已通过大量的情报及公文往来,对大清国这位年轻的&ldo;总理&rdo;了如指掌,但当英国代表团与恭亲王奕訢共处了短短的数小时后,依然为他的风度所折服。

签订《中英北京条约》,是27岁的恭亲工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面对着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占领军,而对着处处故意怠慢自己的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勋爵,这位年轻人,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相邻小说
热恋前  亿万富婆发家史  绿腰  藏爱  别无选择  (系统)宠物恋人  清朝经济适用男  快穿之我是女主白月光  百年功罪  邋遢天使俏娃娃  炮灰霸总没有世俗的欲望  农门小娘子  鬼の左眼  五零俏军嫂养成记  反咬一口  福运来  第一辞色  [综漫]海神能有什么坏心思  追光  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