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6章

从晚清的实践来看,中央化解改革积累的风险,多采取延迟甚至取消改革的办法。

但放弃具体的改革措施,并不意味着旧有的矛盾能得到解决,新旧矛盾越积越多,到最后终于积重难返。

这也是选择循序渐进的改革的代价,如果选择剧烈的&ldo;休克&rdo;疗法,或许能彻底解决一些问题,也有可能就此昏死过去成了植物人。

【《中国经营报》记者】恭亲王与慈禧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如何定位?他们是中国传统的帝权与相权的博弈吗?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又如何影响了清末改革的走向?

【雪珥】恭亲王与慈禧,就是政治搭档的关系,我将此称为&ldo;叔嫂共和&rdo;,其实就是&ldo;垂帘听政&rdo;与&ldo;亲王辅政&rdo;两种并存的特殊体制,一种特殊的&ldo;一国两制&rdo;。

我们历来只强调了&ldo;垂帘听政&rdo;,却忽视了&ldo;亲王辅政&rdo;,这很容易导致对晚清政治运行机制的误判,以为慈禧太后可以一手遮天。

恭亲王与慈禧太后之间,当然是有合作、有斗争。

摩擦的存在,是古今中外任何一种合作模式必有的伴生品。

1884年中法战争时,慈禧太后成功地将恭亲王罢免,但还是必须换上醇亲王负责&ldo;亲王辅政&rdo;,而不能只搞&ldo;垂帘听政&rdo;。

清代从多尔衮~孝庄太后的&ldo;叔嫂共和&rdo;之后,到了末代又出现三段:恭亲王~两宫太后、醇亲王~两宫太后、摄政王~隆裕太后。

从权力制衡的角度说,这种&ldo;叔嫂共和&rdo;是最能有效防止亲贵篡权或外戚专权的制度设计。

晚清五十年,三任皇帝几乎都是少不更事的年龄,而且内忧外患严峻,但朝局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既没有出朱棣,也没有出武则天,纵观中国历史,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ldo;叔嫂共和&rdo;这种创造性的权力制衡设计,确保了晚清的政局不因&ldo;叔嫂&rdo;之间的矛盾而发生大的动荡。

【《中国经营报》记者】你的写作,有一个国内学者无法取代的优势,就是对大量海外史料的掌握。

通过你对一些海外史料的钩沉,我们发现,清末的国际环境并没有那么险恶,而且西方列强似乎对中国的改革及改革者一直抱有某种期待,这是历史的真实吗?还是你娇枉过正的结果?当时的国际环境怎样影响了清末改革路线?

【雪鲜】并非我矫枉过正,而是历史本身已经被后世有意识地误读了。

晚清的国际形势,正如恭亲王等所分析的,只要自己处置得当,就很难出现列强&ldo;合而谋我&rdo;的局面。

在恭亲王的年代,列强中除了俄国和日本,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真正是对中国有领土野心的,当然,他们都在索取各自的利益。

后世总是批评恭亲王和李鸿章等的&ldo;以夷制夷&rdo;政策,但那些批评者似乎也没有能力回答:作为一个弱国兼大国,除此之外还能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除日俄两国之外,中国的稳定、富裕乃至逐渐强大,与列强的根本利益并没有冲突,甚至还有促进。

这也是列强之所以在太平天国动乱时,决心援助大清政府,而非那位自称是耶稣弟弟的洪教主。

可以说,恭亲王执政后,中国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一轮改革开放(洋务运动)的三十年,就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和平与均衡。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恭亲王等的改革路线就是要成长为西方那样的强国,同时尽可能地保留自己&ldo;最具有先进性&rdo;的社会制度和文化。

这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但区别在于,大清国能动用的中央权威资源,被迅速消耗,而日本却通过尊王攘夷等,强化了中央的权威资源,迅速将改革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战斗力。

中国近代史固然充满了屈辱,但我们不能因此抹杀这其中的转机和相当程度的复兴。

在甲午战争之前,清帝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是在不断上升的,在一些国际冲突中,清帝国似乎比后世的一些政权更具有亮剑的勇气。

而即使那些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也几乎都是在清帝国血战之后或兵临城下之时被迫签订的,没有一个是为了内斗的需要而主动投怀送抱。

民国开始,为了宣传的需要,执政者总是要把清政府描绘成一团漆黑,以便显示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

【《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知道,你除了公务员、商人、律师的经历,还曾做过财经作家,今天你又选择了一家财经媒体开设专栏,你是否有某种媒体情结?为何在财经媒体刊载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

【雪珥】我开始近代史的写作,至今已经五年多了。

随着读者群的不断扩大,我也发现在一些场合,包括红墙之内和国土之外,在赞美声或讨伐声中,我的文章和观点有时会被有意无意地误读了。

研究历史,资治通鉴是我的主要目的。

我把自己的写作模式又定位在&ldo;历史现场记者述评&rdo;,有意识地强化了现场感和现实感,便于读者自我&ldo;代入&rdo;,这些都促使我在选择发布渠道上十分慎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联想。

曾经有海外媒体约请我开设专栏,开出了十分诱人的稿酬,但我谢绝了。

不是我想和钱过不去,而是我不想被人当枪使。

我有自己的生意,可以养家糊口,不必卖文为生,赚取版税和稿酬被严格限定在&ldo;卖艺不卖身&rdo;。

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保证人格上的独立,才能保持思想的贞洁。

相邻小说
百年功罪  [综漫]海神能有什么坏心思  热恋前  大宋王朝·沉重的黄袍  炮灰霸总没有世俗的欲望  农门小娘子  别无选择  亿万富婆发家史  藏爱  第一辞色  绿腰  反咬一口  五零俏军嫂养成记  清朝经济适用男  鬼の左眼  福运来  快穿之我是女主白月光  (系统)宠物恋人  邋遢天使俏娃娃  追光